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甘肃省各级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聚焦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违规发放津补贴等痼疾顽症及隐形变异“四风”问题,齐抓共管、严查严管,不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623起,处理6631人,处分2946人,公开通报曝光典型问题3335起6726人次。
紧盯节点,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我们都会收到纪委发送的廉政短信,提醒我们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把‘过节’当成‘过关’。”省地矿局政治部主任董廷长表示,“起初觉得是小题大做,后来发现是以小见大。”
紧盯关键时间节点,一抓到底,严肃执纪,在甘肃省已经成为常态。甘肃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已连续4年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期间组织监督检查,从一个个具体问题抓起,发现、督办和查处了一批公款购送节礼、公款购买购物卡、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问题线索,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问题,净化了节日风气,形成了有力震慑。
甘肃省纪委还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督方式,在门户网站开通监督举报直通车,公布举报热线,接受广大群众和网民对节日期间“四风”问题的投诉举报;利用新媒体平台甘肃廉政网手机客户端“随手拍”接受群众举报。
紧盯重要时间节点,让监督无处不在,从年初到年尾、一年接着一年,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有效防止了“四风”问题反弹,有力维护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刚性约束,营造了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良好氛围。
铁面执纪,不查清楚决不放过
惩前才能毖后,治病方可救人。只有铁面执纪,才能让党的纪律真正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
对重要典型问题直查督办,是传导责任压力、形成有效震慑的重要手段。甘肃省纪委建立重要典型问题线索直查机制,先后直接核查省人社厅、甘南州人社局干部大办婚宴,景泰县信用社、宕昌县卫生局公款购买购物卡,西和县相关单位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等23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同时,省纪委对交由相关市州纪委或派驻纪检组查处的重要问题线索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要求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查明不放过、问责不到位不放过,推动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行动起来,形成了工作合力。2013年以来,甘肃省纪委共督办转办重要问题线索3186件,有效传导了压力。
面对“四风”问题的新形式、新动向,甘肃省纪委定期研判,每月收集、汇总各级各部门查处“四风”问题的数据,认真进行趋势分析,把握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批规避组织监督、到机关食堂或农家菜馆公款吃喝、借培训之名乱收费、违反会议规定变相发放补助、变相由下属单位财务报销等“四风”问题得以发现并查处。
曝光问责,查纠并举标本兼治
甘肃省委原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党组原书记、局长戴炳隆多次收受礼金、购物卡、黄金等折合人民币60余万元,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违法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违规借用车辆,乡党委原副书记、原乡长黄正栋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打板子、摘帽子、丢面子……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用足用活通报曝光这一利器,坚持集中通报、专题通报、定期通报、会议通报相结合,让违纪行为在阳光下无所遁形。2013年以来,甘肃省纪委先后74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415起,涉及党员干部522人;14个市(州)和省直部门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920起,涉及干部6204人。
一手抓查纠曝光,一手抓巩固深化。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群众反映最直接、最强烈、最反感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工作,全面整治违规配备使用公车、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违规多占住房、违规经商办企业、公款购买购物卡、公款购送年货节礼等问题,围绕公务接待、财务管理、公车管理、文件会议审核审批等事项督促有关部门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止“四风”问题发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严查快处“四风”问题的同时,甘肃省委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每年召开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全面开展党政主要领导“述纪述廉述作风”工作,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