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前55)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字少卿,鲁地(今山东曲阜)人。他出身于司法小吏,在鲁地担任狱官,以后升迁至廷尉监。后来又因事丢掉了官职,回到地方上任职。汉武帝晚年,“巫蛊”案件发生,丙吉因为有当过廷尉监的经历,又被召回负责管理巫蛊一案的监狱。丙吉为人正直,办案公正。特别是他不居功自傲,甘于默默无闻。他为人宽厚,关注民生,所以在汉宣帝时曾官至丞相,并且口碑一直很好。
巫蛊之狱,皇孙受难
在古代,有所谓的“巫蛊之术”,这是一种是用巫师祈求鬼神加害于人的迷信方法。它一般将写上姓名的木偶人埋于地下,用巫术来诅咒,以此来害人。汉武帝晚年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因而他就怀疑是有人用巫蛊之术来害他。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骂汉武帝,并与阳石公主通奸,因此公孙贺父子都下狱而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等都被处死。不久,汉武帝又派宠臣江充专门去清查巫蛊案。江充本来就是个小人,他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们认罪,一些大臣和百姓在胁迫与惊恐之中只好胡乱供认,致使很多人因此而冤死。
江充与太子刘据早有嫌隙,江充便趁办案的机会陷害太子,逼得太子刘据只得起兵反抗,虽说杀死了江充,但最后兵败。因为这是谋反,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不得不相继自杀。刘据的妻妾和三子一女也都被杀害,只有襁褓中的孙儿刘询(即刘病已)逃过了一劫,虽然没有被杀死,但也被关押在监狱之中。这就是汉武帝晚年时震动朝野的“巫蛊之狱”。汉武帝那毫不懂事的重孙刘询竟也被牵涉了进去,而成为了囚犯。
丙吉抗命,呵护皇孙
丙吉这时正奉命负责处理巫蛊的案件,他对太子刘据的蒙冤自杀,非常同情,知道太子并没有巫蛊这方面的事实,完全是被诬陷的。因而丙吉见到监狱中那无辜的婴儿刘询,就更加怜悯,于是就没有像对犯人一样对待这孩子。虽说他不能让刘询脱离监狱,但他还是在职权范围内尽力呵护。他在监狱中挑选出比较老实厚道的女囚胡组和郭徵卿,让她们哺育这婴儿,并把他们安置在比较宽敞干净的牢房里。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患病,这时他已经很迷信了,于是让那望气者来看(看相算命者一类)。望气者说长安的监狱里有天子的气象,汉武帝一听,心中大惊,心想这还了得!于是马上派遣使者,命令他们巡视监狱,将巫蛊一案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处死。当使者连夜来到丙吉所管理的监狱时,丙吉就紧闭大门,坚决地阻拦着。他严肃地说道:“皇曾孙在,一般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这幼小的亲曾孙呢?”他不顾违背圣旨,大义凛然地拒绝使者进入。他一直守候着,半步都不离开,直到天亮,使者只得无奈地回去了。
当使者把情况汇报给汉武帝时,汉武帝也清醒过来了,他说:“天使之也!”皇曾孙刘询和整个监狱被关押的人都因为丙吉的抗命而没有被杀害,他因此而救了很多人。
此后,刘询有几次患病,有时甚至都有性命之忧,丙吉总是派人医治,并吩咐要对这婴儿多加照顾。有时他还自己花钱替刘询购买衣食,帮助解决了一些困难。
后来,由于有官员上书为太子辩冤,讲出了真相,汉武帝终于明白过来,知道自己是上了江充的当,因此很后悔,于是下旨灭了江充三族,惩办了江充的余党,并大赦天下。
大赦之后,丙吉将刘询从监狱中接出来,送到了刘询祖母史家抚养。经过丙吉和有关官员的帮助,刘询也恢复了皇室的族籍。
刘询即位,丙吉匿功
在汉武帝晚年,大臣霍光很受信任,被封为大将军。汉武帝死后,他又辅佐年幼的汉昭帝。霍光位高权重,朝廷里的一切事务,都由他来决定。
这时丙吉担任车骑将军市令,升任大将军长史。霍光很看重丙吉,又让他担任了光禄大夫、给事中等官职。汉昭帝驾崩后,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就派丙吉迎昌邑王刘贺即位。
万万没想到的是昌邑王刘贺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理朝政,整天游乐无度,霍光和一些大臣对此极为不满。不久,霍光就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商议废立皇帝的大事,准备废黜刘贺,再立新君,但一时没法定下新立的君主。就在这重要时刻,丙吉向霍光建议说:“将军侍奉孝武皇帝,受襁褓之托,担当了天下的重任。现在孝昭皇帝去世没有继承大统的人,天下人为此忧虑,都想快点有继承的国君。而所立的昌邑王又很不理想,以大义废掉他,完全正当,天下没有人不服。现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都掌握在将军您手里,应该赶快决定!我在民间曾考察和打听过,皇室的子弟,同宗诸侯在位的,没有谁有很高的声誉。而遗诏所养的汉武帝的曾孙刘询则养在宫廷外的百姓家。我以前送他到民间时他还年幼,可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他了解经术,也有才能,办事稳重有礼节。希望将军仔细考察,再加上占卜予以参证。先可以让他入宫侍奉太后,做些准备,也好让天下人清楚地知道有他的存在,然后再来决定大计。”
霍光接受了丙吉的意见,便派宗正刘德与丙吉去迎接刘询入宫,不久就立刘询为新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因拥立有功,汉宣帝即位后大封功臣,霍光等都受封,爵位就更高,权力就更大了,丙吉也被封为关内侯。
照理说,汉宣帝当年被关押在监狱时,是丙吉救了他。丙吉舍命抗旨,使襁褓中的宣帝免遭杀害,后又极力呵护,使他多次病愈,能健康成长。要是没有丙吉的救助,哪有今日的汉宣帝呢?所以丙吉不是帮助了一个普通的孩子,而是救助了日后的君主。应该说真是功劳卓著。
然而刘询当年年幼,对丙吉为他做的一切根本就不知晓,别人也多不清楚。而刘询即皇帝位以后,丙吉又绝口不提自己以前对汉宣帝年幼坎坷之时有过的恩惠,所以从皇帝到大臣们谁也不知道他的功劳。
有一年,一个老年宫婢让自己的丈夫上书朝廷,陈述自己当年对汉宣帝有过抚育之恩,想求得汉宣帝的赏赐。汉宣帝知道后,就命令掖庭令负责查清楚情况。在对这事的调查中,这宫婢就提到了丙吉,想以他作为证人。掖庭令就将宫婢带到丙吉的面前,让丙吉核实。
丙吉一看这宫婢,确实认识,就对她很直率地说:“你当年是抚育过皇曾孙的,但是你却照顾得不尽心,不周到。为这我还曾经责罚过你呀,你忘记了吗?你哪有什么功劳呢?”接着他对掖庭令说:“当时只有渭城人胡组、淮阳人郭徵卿对皇曾孙精心抚育,是有恩的。”掖庭令将情况向皇帝做了详细的汇报。汉宣帝这才知道自己小时候的一些情况,他下令寻访胡组、郭徵卿两人,要给予褒奖。经过寻访,才得知两人都已去世,只好对他们的子孙给予优厚的赏赐。对那个自称有功的宫婢,汉宣帝也下令赦免她的宫婢身份,使她成为平民,回家与丈夫团聚。汉宣帝还亲自召见了她,赐给她十万钱。汉宣帝在与她谈话中,询问了当年的情况,这才清楚丙吉对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确实很有恩德。特别是丙吉有恩于他,但从没有透露,因此很受感动。汉宣帝觉得丙吉确实是一位很有道德的贤人。
理解下属,宽以待人
丙吉为人宽厚,他对下属总是注意发现其优点,对出现的过失不是动辄惩处,因而有过失的人总是深受感动。有一个事例就很典型:给他驾车的名位驭吏平日喜好喝酒,有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有一次,因为喝多了酒,结果在跟随丙吉外出时,竟因醉酒把污秽之物呕吐在丙吉的车上。这事一般来说,是很难令官员容忍的。对此,主管的官吏非常生气,觉得这驭吏太放肆,太有损丞相的形象和威望了,因而决定要开除他。为了谨慎一点,他把自己要处分驭吏的决定报告给丙吉,心想肯定会得到丞相的批准。
丙吉听完情况以后,却很平静地说:“这不过只是喝醉了以后,忍不住呕吐罢了,他又不是常常这样。对这样不大的过失就把人家开除,那他到哪里去容身呢?你还是包容一下吧!这只不过是弄脏了车上的垫褥罢了。”就这样,驭吏没被开除。
这驭吏心中很是愧疚,对丙吉这样宽厚地待他,心里非常的感激。他是从边境地区过来的人,对边境地区紧急报警这一类的事情非常熟悉。有一次外出时,他无意中看到有一士兵骑着马飞快地从他身边奔去,他一看就知道这是来自边境地区的报警者,因为这骑兵身上背着那传送紧急公文的红白公文袋。他马上意识到边境上一定是发生了很紧急的事情。于是就机警地跟随着那骑兵赶到那军事衙门,并打探消息。很快他就得知是边境上发生了敌人入侵的事件,敌人已入侵到云中郡和代郡了。
驭吏急忙赶回相府,把这情况向丙吉报告,并且提醒丞相说:“敌军入侵的边郡中,恐怕有的郡守和边境官员因为年老生病难以出战,应该赶快了解清楚,好作应对的准备。”丙吉认为驭吏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急忙吩咐有关官吏查阅这几处边境官员的档案,按照有关条文,对每个人都一一地审核。
事情刚刚办完,就接到了皇帝的诏令,因急事召集丞相、御史大夫商议,于是丙吉就赶到了商议的地点。
商议的问题正是边境上的紧急军情。当汉宣帝询问敌军入侵的情况以及边境地区官员的情形时,丙吉都一一作了回答,对边境官员的情况说得十分详细。而御史大夫由于事出突然,他毫无准备,所以情况很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御史大夫因而受到了皇帝的责备。相反,丙吉丞相却被认为是关注边境安全,是很有责任心的,因而受到汉宣帝的赞许。
其实,丙吉对这事能了如指掌,完全是驭吏的报告与提醒,所以丙吉事后很有感慨地说:“人没有不可容纳的,都各有所长。假如我不是事先听取了驭吏的报告和建议,我哪里会事先了解边境地区官员的情况呢?哪会受到皇上的夸赞呢?”到这时,丙吉的下属,特别是那位决定要开除驭吏的主管官员,对丙吉的贤明就更加佩服了。
关注民生,丙吉问牛
丙吉身为丞相,很注意自己的职责,一般不干预下边的事,但对有关民生的事,即使看起来并不大,他却极为关注。有一次丙吉外出,当他的车马经过一条街时,看见一些人在开始清理现场。原来那里刚刚发生了打群架的严重事件。在群殴中死伤了一些人,道路狼藉,血流满地,有的尸体和受伤者还横躺在道路两旁。
他虽眼见这种情形,但是没有让车停下来,也没有派人下去查问,他的车马径直往前驶去。
看到他这种态度,陪同他出行的一个掾史真是很不理解。他觉得作为丞相,怎么能这样漠不关心,问都不问呢?面对眼前这严重的斗殴事件,他觉得丞相未免太没有责任心了。
丙吉的车子继续前行,经过一个地方时,他看见有人赶着牛正在缓慢地走着,而且牛在不停地喘着气,不断地吐出了舌头。丙吉倒是十分在意,他立即命车夫把车停下,并派手下的官员去打听,问问赶牛的人:“牛走了几里路?怎么这么热,怎么这样喘气?”
掾史这次同行,目睹这情形,就对丙吉更有看法了。他认为丙吉对这两件事处理得很不恰当,该问的没有过问,不该过问的却又过于关心。这事传出以后,一些人都觉得作为丞相的丙吉连孰重孰轻都掌握不好,有些事情分不出轻重,不免就有人笑话他。
这些议论被丙吉知道了,但他一点儿也没生气。他对官员们解释说:“你们知道吗?有人打架斗殴造成伤亡,这种事长安令和京兆尹会管的,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治安,查清情况,管这种事的。年末评定他们的政绩时,我会报告皇上,实行赏罚就行了。作为丞相,不处理他们负责的事,也不应当在路上来过问这种打群架的事。至于牛喘得厉害,那就不一样了,我当然要去关心。现在还不到夏季,太阳光还不太足,不应该太热呀。我担心牛走得不太远就这么喘气,是气候太不正常了。气候不正常,有的地方就会遭灾,我们就应该引起警觉。我作为丞相理应为老百姓的衣食操心,所以对这样的事,我哪能不过问呢?”
听完丙吉的解释,掾史明白了原因,其他官员也知道了丙吉的想法,大家都非常佩服,觉得这位丞相不是他们所说的不知孰轻孰重,而是他关心民生,识大体,抓大事。
临终荐人,有知人之明
晚年时,丙吉患了重病,延医诊治,也没什么效果。在他病重的时候,汉宣帝亲自来慰问,并且问丙吉:“先生百年之后,谁可以代替您执政呢?”
丙吉很谦虚地回答说:“大臣们的品性才能,陛下都很了解。像我这样愚钝的人哪能清楚呢?”他没有马上回答。汉宣帝又一再问他,丙吉才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回答皇上说:“西河太守杜延年明于法度,晓国家故事,前为九卿十余年,今在郡治有能名。廷尉于定国执宪详平,天下自以不冤。太仆陈万年事后母孝,惇厚备于行止。此三人能皆在臣右,唯上察之。”他推荐了杜延年、于定国和陈万年三人。
汉宣帝听取了丙吉的意见,事后要重用这三人,除了杜延年因年老多病,一再辞谢了御史大夫的官职外,任命了廷尉于定国为御史大夫,后来还担任了丞相。而陈万年后来也代替于定国成为了御史大夫。事实证明,这两人都非常称职,所以汉宣帝感叹说丙吉很了解人。
丙吉对自己要求是严格的。他作为有恩于汉宣帝的大臣,从没向人说出自己当年对宣帝的恩德,更没有以此作为条件要求皇帝对他有所回报,这是很难做到的。在丙吉看来,当时他只是出于同情和仁心,并非知道昔日那幼弱无辜的孩子,后来会当皇帝,也从没有企求有所回报,所以他觉得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做的,不能以此作为自傲的资本。也正因为这样,他受到了汉宣帝的感激与尊重。
对待他人,丙吉又很宽厚,他对下属决不以势压人,而是能够包容,因此受到下属的感激与尊重。正因为丙吉具有这些美好的品德,因而汉宣帝称赞他是有德之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