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治国战略:文景之治是如何“治”的
2017年09月06日
来源: 《学习时报》
【字号: 】【打印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景帝实行维护社会安定与民休息的治国战略,社会经济文化出现初步繁荣,国家进入一个升平的时代。了解文景之治对于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把握时代脉搏,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具有深远的意义。

    西汉初期,经济萧条、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经过刘邦吕后的初步治理,社会经济开始恢复。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做了皇帝以后,把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农天下之大本也”,“道农之路,在于务农”,文帝亲自下田耕作,给各级官员做出榜样,人民受到很大鼓舞。汉文帝下诏“驰山泽之禁”,属于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允许农民开荒耕种。内地的土地耕种面积不断扩大,沿海地区的盐业资源得到了开发。文景二帝还采纳了晁错提出的“贵五谷而贱金银玉”的主张,鼓励富人高价购买农民的粮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轻徭薄赋,降低田租税率,由汉初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田税最低的时期。到国家有了一定的积累时,长达12年免除田税。打击豪强和不法商人对农民的盘剥。为农民建立了平稳的生产环境。农民有了足够的生产时间,农产品日益增多。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是看这个国家财政收入多少,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富裕程度。“文景之治”时期所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大多数富起来。

    提倡节俭,严禁浪费,这是文景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车马侍从,均无增加。他想做一个露台,预算下来,要百金,便放弃了。他不断减少自己的开支,从不接纳地方送来的礼品。下令各级官吏“务省徭费以便民”。作为一个皇帝,经常穿较粗糙的衣服,夫人宫女也不准穿拖地长衣。帷帐不准用贵重的丝织品,以免带起奢侈豪华的风气。文帝提倡节葬,下遗诏在他百年之后,治丧期不准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不准用贵重的东西陪葬。由于文帝节俭,国家的开支缩减,官僚贵族多不敢滥剐民财、铺张浪费,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社会上出现了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的局面。

    社会财富占有的悬殊,是社会不安的最大隐患。文景二帝为改善“尊农夫,农夫己贫贱”的社会状况,除了采取“损有余补不足”的措施外,对于奢侈的贵族以及私自铸钱的诸侯,严惩不贷。下令列侯就国,防止诸侯干预朝廷,削减诸侯割据势力。梁王刘武,是最大的诸侯,而且是皇帝的亲弟弟,窦太后的亲儿子,想长期住在京城,景帝均不允许,叫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去。

    法律是治国的大事。自秦国实行严刑峻法的政策以来,法律日益残酷,像连坐法,一人犯罪株连亲族,一杀就是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还有肉刑,如割鼻、断足等。残酷的法律没有给秦国带来安定,很快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中土崩瓦解了。文帝认为,这种法律是残暴的行为,不利于治理社会,法律公正,人民才会诚实,判罪恰当,人民才会服从。各级官吏不能引导人民走正道,又用不公平的法律去治罪,只能造成社会更加混乱。在文景时期,连坐、肉刑基本废除了。提倡严格依法办事,犯人不服,要允许申诉,重新评议,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恭谨从俭是文帝刘恒开明政治思想的闪现,中国古代就有“进善旌”、“诽谤木”的说法,就是把不同意见写在旗上或木头上。这反映古人要求言论自由的愿望。秦国就制定了“诽谤妖言”罪,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只能遵守不能议论,议论就是犯罪,轻则发配,重则砍头。商鞅变法时,就不准人民议论,不少人因议论掉了脑袋或发配到边疆做苦役。这种防民之口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汉文帝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历史的教训,汉文帝认为要寻求治国的好办法,必须大胆使用进谏人,广泛听取不同意见。汉文帝要求各级官员直言纳谏:“朕之不德,吏之不平,政之不宜,民之不宁”。汉文帝认为,一个皇帝的德行十分重要,自己的德行好坏,直接影响百官,百官的德行好坏直接影响民众。百官出现了错误,皇帝脱不了干系。文帝这种宽大的胸怀,开明的政治思想给汉王朝带来新鲜空气,可以说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初探。汉景帝十分重视思想文化教育,学术上允许百家争鸣,他深爱贤士,常把学术有成的人召进宫里讲学,但还提倡多办学校。文景时期不论官学还是私学都有很大发展。

    文、景二帝对周边和民族地区采取和平共处的弭兵政策,对北方的匈奴和亲、通商,对南方蛮夷实施安抚,使他们归顺朝廷。边疆多年没有战事,为中原地区发展经济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也扩大了积累。

    文景之治给国家带来富强,社会带来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文景之治虽然过去2000多年了,但重温这段历史,我们从中会得到很多的启发。

    文景之治到底为谁治?一句话概括就是“为国为民”。文景之治到底治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治奢、治军、治霸……贵栗积贮,孕育盛事。对于我们而言,更需要“为国为民”做好服务。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近百年的历史结论。一个新制度的建立,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有勇气和智慧,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只要我们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认真研究历史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冷静分析国际大势,科学把握国内大局,就一定会建设成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制度。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61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