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小龙虾佐酒敞开吃?当心“哈夫病”
2017年09月09日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打印

    美味的小龙虾又闯祸!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获悉,该院近日接诊一位20多岁的女性,就诊时周身酸痛乏力,小便呈酱油样,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医生询问才发现,她在就医前曾食用过小龙虾。专家提醒,由小龙虾等水产品引发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又称为“哈夫病”,预防该病要警惕多重危险因素叠加。吃小龙虾要精挑细选勿贪嘴,食用后尽量不要饮酒、运动和服药。

    患者特点:

    吃10只小龙虾以上,24小时后发病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可能和疾病、酗酒、外伤、剧烈运动、药物等有关系。“这位年轻女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最近也未受过外伤,也未剧烈运动或服用过药物,可抽血一检查,她的‘肌酶’显著升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涛副教授介绍,经过询问,原来她在就医前曾食用过小龙虾,小龙虾成为此次起病的罪魁祸首。医生立即安排她住院治疗,经治疗后很快好转出院。记者获悉,这已不是小龙虾第一次“惹祸”,早在2001年我国北京市部分区域就有患者食用小龙虾出现此类疾病,在2009年广东省和南京市还出现过集中报道的病例。

    小龙虾“致病”并非中国独有。余涛表示,早在1924年,在欧洲波罗的海的HAFF海滨沿岸,就有人进食水产品24小时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该病因而得名哈夫病,指的是进食水产品24小时后出现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亚洲地区首次的哈夫病报道就是与进食小龙虾有关。“总体来说,我国从首例哈夫病报道到至今,每年只有极少数吃小龙虾的人会罹患此病,总体发病率未有显著改变,与国际报道一致。”余涛指出,国内哈夫病患者主要是在大量进食小龙虾(一般是吃10只以上)后的24小时内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的症状,部分人会出现四肢肌肉无力,排酱油色或深色尿,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酶也就是肌酸磷酸激酶出现了进行性一过性增高,临床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不过直到今天,哈夫病的致病因素和机理仍然不明。

    目前也有观点认为,横纹肌溶解的发生与个体差异有关,部分患者存在易感基因,先天对各种致病因素敏感。致病的小龙虾体内可能蓄积水产养殖区域特定的毒素或水藻类,或多重因素叠加容易导致中毒,而美国CDC则怀疑哈夫病与一种耐热性毒素相关。

    吃降脂药、酗酒、过度按摩也会诱发疾病

    据余涛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骨骼肌(人体的多数肌肉组织)破坏、溶解,大量释放骨骼肌细胞内的肌红蛋白和肌酸磷酸激酶等物质,进入血液后引起的机体生化紊乱和器官功能的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多发生于非外伤因素作用下,病因非常复杂,包括先天遗传因素,也与获得性病因密切相关。

    余涛指出,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常见的有酗酒、肌肉挤压(例如按摩后)、过量运动、大量体能训练、服用一定的药物(例如他汀类降脂药、喹诺酮类抗生素等)、接触天然毒物(例如毒蕈、蛇毒、蜂类蜇伤等)、代谢异常(例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极端体温(高温或低温)、中暑、细菌或病毒感染等。

    吃小龙虾别多喝酒 吃后莫剧烈运动

    “总体而言,美味的小龙虾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很安全的。”余涛提醒,在品味美食的同时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了解自己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曾经有过哈夫病的朋友不宜再食用小龙虾,以免再次发生不测;

    其次,凡事过犹不及,食用小龙虾时不可过量。在食用小龙虾期间,应该注意避免其他的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例如酗酒、过量运动、服用敏感药物等;

    再次,应该有选择性地挑选水产品,并注意保存和处理,避免变质和交叉感染,根据水产品食物中毒的特点预防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最后,要及时关注当地媒体信息,对于短期哈夫病集中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应该避免接触。

    此外,从口味和安全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餐馆也是非常重要的。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63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