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二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张伯行(1651—1725年)字孝先,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等职,也是著名的理学家,著作等身。他为官20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居官清正,天下所知”,且为官一处,造福一方,康熙帝曾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
张伯行为官时间较晚,自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才开始官场生涯。但他为官勤俭务实,力求有益国计民生,从不以权谋私,深受民众拥戴,故声名远播。1703年,张伯行被授为山东济宁道道尹。因当时灾情严重,他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不经上司准许,就下令开仓赈济难民,同时自己还带头捐粮捐钱救助难民,帮助他们应对灾荒。而且他在此任上,专心治理运河水灾,卓有成效,康熙帝曾赐予“布泽安流”匾额,百姓还为他修建生祠。1706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按察使作为巡抚的属下,按照当时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以便于以后升官。但张伯行清正廉洁,反对这种送礼之风,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文,所以无银馈上司。”为此,他只好将随身携带的一些土特产,送给督抚做“见面礼”,上司对此大为恼火。在江苏任上的几个月,张伯行的清廉迅速传遍整个江苏,就连康熙帝也多有所闻。他在任内还走访民间,尽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抵制官场的旧规,因其刚正不阿,也常受到上司的排挤。
1707年,康熙帝第六次南巡,到江苏后命地方官员举荐贤能臣子。张伯行因其廉洁得罪人过多,所以没有官员举荐他。当时他同督抚上前随驾,康熙帝称到江南后即知道张伯行为清官,了解其品行,并亲自保举他,诸官对此均无异议。康熙帝遂对吏部官员说:“福建巡抚员缺,甚为紧要。张伯行为人笃实,即在行间,亦非退缩者,著升为福建巡抚。”后康熙帝又说:“将来居官好,天下以朕为明君;若贪赃枉法,天下笑朕不识人。”随后康熙还令其随驾至西湖,御书“廉惠宣猷”四字以赐之。张伯行对此表示谢恩,还说:“臣父在日,常训臣以廉洁报效朝廷。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 且不孝”,康熙帝甚为满意。
张伯行在出任福建巡抚后,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期望,政绩突出。上任之初,他就反对奢侈浪费之风。他见到官邸的摆设豪华,金银器皿闪光夺目,便找来下属询问情况。当他得知这些东西都是从百姓家中备办时,当即下令将所有器物予以退还。并说:“吾平生未尝用此,岂可过分。况行户即百姓,可滥乎?”他为官所带随从很少,也不带家属陪同,官俸之外,不取一钱。他生活也十分俭朴,而且衣服、布匹等日常用品,甚至磨麦子用的磨盘,多是从河南老家运来。按清朝制度规定,作为巡抚的张伯行拥有多个可以享受朝廷俸禄的名额供他支配,一般官吏都趁机用这些名额以权谋私。而张伯行却从不滥用这些名额谋取私利,而是通过招募壮丁的方法来填补不足。当时他所管辖的台湾、凤山等县发生灾荒,他上奏朝廷减免税赋,并拨粮赈济,灾民获救无数。福建人多田少,米价昂贵,他则从外地购买粮食,平价卖给百姓,还捐献钱财,多设义仓,救助贫穷百姓。而且他在福建还提倡移风易俗,拆毁祭祀瘟神的庙宇,而是建成书院,兴建义学。
1709年,张伯行出任富饶之地的江苏巡抚。为避免地方上的铺张接待,在未去赴任之前, 他先向江苏发出一道通告,不许向百姓摊派铺设和迎接费用,并要求府衙的摆设务求俭朴。在江苏上任后,一些门生故旧及讨好攀附之人纷纷携礼祝贺,他都一一谢绝,对来访者的馈赠也是拒不接受。为杜绝送礼者,他还写了一篇著名的《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该檄文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上门送礼者看到这幅檄文,往往知趣地离去。这篇堪称为“金绳铁矩”的檄文一传出,百姓交口称赞,对张伯行的清廉美德更加敬佩。当时江苏风俗崇尚华靡,“鲜衣美食,画舫笙歌”,花费颇多,他也对这些奢靡的行为严令禁止。此后,在张伯行管辖的地方,官风开始淳正,民气也为之一新。
在江苏巡抚任上,他也处处为民着想,“直声浩气震天下”。有的州县官吏为了考科成绩,以利升迁,就不顾百姓困苦,任意加重赋税,百姓不堪忍受。张伯行果断地废除了许多的苛捐杂税,清除官场积弊,约束官吏行为,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因他不与上司两江总督噶礼同流合污,两人矛盾颇深,故经常处处受制,他曾以生病为由辞官,未获康熙帝批准。1711年,因江苏乡试发生了作弊案,主考官员内外勾结,公然接受考生贿赂,大肆舞弊,造成了极坏影响。张伯行在愤怒之下写具万言书,上奏康熙帝,但是却被涉嫌舞弊的噶礼反咬一口,诬告张伯行受贿,康熙帝无奈暂时将两人革职。张伯行被解职后,民情激愤,苏州、扬州民众罢市抗议,士子们也上书要求公正审理此案。当时他正在扬州,百姓知其不会接受礼物,便纷纷携带果品蔬菜,到他所在的会馆进献。但张伯行仍坚持不收,百姓哭着说:“公在任,止饮吴江一杯水,今将去,不可却子民一点心,”张伯行无奈只好留下一束青菜。当他到苏州后,民众也是纷纷慰问看望他,为他鸣不平。后经过调查,康熙帝认为他为官清廉,是可用之才,准其继续留任,并将噶礼查办。此消息传来后,江苏民众兴高采烈,互相传播这个喜讯,并纷纷在大门上张贴红幅:“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福建百姓也奔走相告,还在供奉的张伯行像前焚香祈福。在京城的部分江南士人还到康熙帝常住的畅春园前,跪谢皇恩。他留任江苏后,继续为民谋利,惩处豪强,兴办教育,赢得百姓赞颂。
1715年,康熙帝令其赴京任南书房行走,后还出任户部侍郎,会试副考官等职。1722年,张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雍正元年,出任礼部尚书,雍正帝曾赐给“礼乐名臣”匾额。1725年,张伯行病逝,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清恪”,意思是为官清正,恪勤职守,这也是张伯行官场生涯的光辉写照。光绪四年,享从祀孔子文庙,在清代以名臣享受此礼遇者,仅有三人。2016年,河南豫剧院还推出了大型新编廉政历史豫剧《张伯行》,颇受观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