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林则徐书《鸦片奏案》 再现虎门“硝烟”
2017年09月19日
来源: 善本古籍
【字号: 】【打印

    自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清廷革除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一直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而1839年无疑是其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鸦片奏案》即辑录了其赴粤禁烟一年来(自1939年3月至1940年初)所上奏的议案数十折,详细、真实地展现了他在整个禁烟运动尤其是著名的虎门销烟中的决心、策略、方法及具体过程。包括三条虎门奏稿(分别于农历2月29日、3月21日、5月8日三次上奏),并分别附有上谕及谢恩奏稿,上谕内容展示出禁烟之初道光帝对林则徐所取得成绩的重视、肯定和赞赏。《奏案》末附“廷议禁止鸦片烟问罪条款(禁烟新例)”。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他于是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的防御力量。因此,《奏案》中除对禁烟律令、缴戒惩处措施等细密阐述外,对海防、水师建设亦多有建言。《奏案》为清抄本。

    林则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字元抚,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官至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视为民族英雄。同时,他对西学的研究和包容程度,远超时人,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和启蒙者,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统治日趋衰落,而清政府却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此时,欧美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开始将地域辽阔、物产富饶的中国作为其海外扩张的目标。为摄取暴利,并进而敲开中国大门,外国商人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内地。鸦片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吏治日渐败坏。清朝统治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弛禁派和严禁派对禁烟意见争论不休,严禁派代表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对此深感忧惧,于十八年十一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于1839年3月抵达广州后,随即开展禁烟运动,采取强硬政策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海防。历时月余,共收缴烟土2万余箱,总重量逾百万公斤。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主持销毁收缴的鸦片,禁烟运动达到最高潮,即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禁烟措施和销烟运动,遭到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指挥紊乱,导致屡战屡败。道光帝将所有战争责任都归咎于林则徐身上,并革去其两广总督一职。

    林则徐摒弃了盲目自大的天下华夷思想,还亲自主持并组织人员,搜集战船图书资料,翻译外国书刊、报纸等,他对西学的开放态度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实践受到人们高度赞扬,其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冯桂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成《海国图志》,此书直接启发了晚清后期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大大影响了东亚历史的进程。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68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