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别人千杯不醉,我一杯就倒?勤能补拙,酒量能靠多喝练出来吗?到了非喝不可的场合,怎样才能避免喝醉?
前端时间大胸妹和朋友们出去喝酒,没喝几杯就感觉晕晕乎乎的。看朋友们推杯换盏完全没有问题,自己不禁有些“悲伤”。
所以,相信酒量差的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为何别人千杯不醉,我一杯就倒?为何偏偏就我这么弱鸡?!
说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酒精也就是乙醇,主要是在肝脏代谢。第一步乙醇被代谢成乙醛,第二步乙醛被代谢成乙酸,第三步,乙酸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酶的数量多活性大,酒精自然被代谢的快,数量少活性小,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容易在体内蓄积,作用与大脑和神经,导致人出现晕乎、兴奋、脸红、呕吐等症状。
那么酶的活性又是什么决定的呢?答案:基因!大约在于70%的汉族人体内,存在一种“解酒基因”,即是乙醇脱氢酶的一种变种,它有助于加快乙醇分解速度约13倍,同时能够分解与乙醇结构类似的存在于酒精中的毒素。听上去很不错嘛,加速乙醇转变为乙醛,加速解酒进程,但实际上,我国很多人乙醛脱氢酶的基因“不给力”,分解乙醛能力和节奏跟不上,导致乙醛继续留在体内。更不幸的是,我国携带这种“不给力”的乙醛脱氢酶基因的人还很多,大约有18%,而在欧美人中,几乎没有人携带这种基因。
所以你不能喝,一喝酒上脸上头,很有可能和你本身“饮酒基因”不强大有关。
虽然基因不强大,但我后天努力,能否练出好酒量呢?
首先告诉大家,酒量是能练出来的。其实通过观察身边人我们不难发现,不少男生刚入大学时,喝一瓶啤酒都能吐。然而大学四年过去了,男生们在酒桌上经历了多轮锻炼后,酒量慢慢就提高了。工作几年后,当年这些不胜酒力的男同学们,喝一瓶啤酒完全是小case。
那么所谓的“练出了酒量 ”究竟是怎么回事?练酒量用科学语言叫做“酒精耐受”:相同量的酒精,对身体功能和行为产生更轻微的效果。而我们身体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长期饮酒,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慢慢产生不同程度的酒精耐受。
酒精耐受分为两类,一类为功能性耐受,另一类为代谢性耐受。
功能性耐受是指喝酒后,身体解酒能力并没有变强,只不过身体,尤其是大脑和神经,对酒精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导致原来酒精对人产生的晕眩、兴奋等作用表现不明显,这时候人会觉得比以前更能喝。然而功能性耐受会存在一个隐患,即经常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酒量变好了,越来越能喝,但是实际上自身的解酒能力又没有增强,酒精仍然在体内存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受到越来越大量酒精和乙醛的毒害。
代谢性耐受是指代谢酒的能力变强了,即乙醇→乙醛→乙酸这个过程变快,酒精能更快地从体内排出去,降低对于各大器官的损害。代谢性耐受也是长期酒精刺激下,一种身体的适应,但不是通过改变大脑感觉,而是通过改变肝脏中酶的活性,让它们变得越来越强。这种耐受听上去“更好”,但实际上也存在问题。因为负责解酒的酶也负责代谢药物,分解酒的速度加快了,同时分解药物的能力也加快,对于一些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药物分解加快,就会演变成药效不好等。所以代谢性耐受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因此,虽然能靠练习提高一点酒量,但练酒量无法弥补基因缺陷。
既然无法像别人那样千杯不醉,那么怎样才能尽量让自己避免喝醉呢?
为了防止喝醉,大家总结出了很多“技巧”,下面推荐几个有用的方法。
方法一,延缓组织身体对酒精的直接吸收。酒精可以在胃内迅速大量吸收,为了延缓酒精吸收,最好在餐前吃一点保护胃壁的食物,比如橘子、杂粮馒头、牛奶、酸奶、豆制品、肉类等食物。
方法二,稀释酒精,让酒精缓慢吸收。喝酒如果喝的太快,血液中酒精浓度猛然升高,人会更容易出现“喝多”的症状,所以慢慢喝是防止喝醉的一大技巧。喝酒后还可以通过多喝些水,饮料(不要是碳酸饮料)来稀释酒精浓度,防止醉酒。
方法三,不要喝混酒。混酒容易喝多最大的问题是,人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摄入了多少酒精。不同类型的酒,不同的酒精浓度,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最后,大胸妹想提醒的是,不是非要喝的情况,能少喝就少喝点吧。毕竟无论怎样提高酒量,酒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