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结婚七年后 蔡元培为何定下《夫妻公约》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 凯风网
【字号: 】【打印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一生的言行,确有许多令人景仰的方面。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婚姻观,这位革命的先行者,用“男女平权”的民主思想,帮助妻子破除了封建枷锁。

    1889年,蔡元培在父母的包办下迎娶了他的妻子王昭。在婚礼之前,蔡元培从来没有和王昭见过面。王昭有洁癖,而且花钱极为节省,但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他更有大男子主义,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深信不疑,常常要求王昭在所有事情上对他无条件服从,绝对不能和他顶嘴。偏偏王昭和他性格差异极大,两人婚后经常发生口角。在最初的几年里,蔡元培似乎难以接受自己的妻子,就更别提爱她了,婚姻的契约只让他义务性地呆在妻子身边,艰难的维持着这段婚姻。

    就这样一晃过了7年,直到王昭为他陆续生下了两个儿子,夫妻关系才逐渐融洽。王昭是旧社会的妇女,在蔡元培面前,总要谦虚地称他为“老爷”,称自己为“奴家”。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蔡元培逐渐有女权意识,便要求王昭改口,而且他也意识到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他亲自向妻子道歉,并写下了著名的《夫妻公约》,详细地说明男女关系分目交、体交与心交,特重心交。所谓心交,指的是夫妇同心,两情融合;并强调重新调整夫妻关系,力求男女的人格平等,让大家更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在蔡元培的不断启发下,王昭慢慢理解了公约的意义,不再缠足,也破除了对鬼神的迷信。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复感情的裂痕。从此两人真正拥有了幸福的婚姻,蔡元培形容为“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

    尽管《夫妻公约》是一个世纪前蔡元培的婚姻观,但对于现在的婚姻生活仍具有借鉴意义。夫妻之间有矛盾是常事,关键在于理解与沟通。我们总是指责对方的错误,放大对方的缺点,只会陷入婚姻的怪圈,徒增烦恼。不如重温《夫妻公约》,站在男女平等的角度,多为对方着想,如此,才能做到夫妻关系融洽,家庭幸福和睦。(刘艳)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70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