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略说傅山所批明刻本《六书索隐》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 善本古籍
【字号: 】【打印

    杨慎为四川新都人,中正德六年(1511)状元,一生多才多艺,在经学、史学、文学、小学等方面广有著述。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议”而谪戍云南,《六书索隐》即刊于明嘉靖年间,为其谪居时期。书前有嘉靖二十九年(1550)自序一篇,是年杨氏六十三岁。序中尝云:“谪居多暇,乃取说文所遗,诸家所长,师友所闻,心思所得,汇粹成编,以古文籀书为主,若小篆则旧籍已著,予得而而略也。若形之同解之复而不删者,必有刊补也。”这部书无疑是对汉字“六书”理论的重要发展,亦为金文之重要参考书。

    关于汉字的构造,王力在《古代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谈到:“《汉书·艺文志》说,六书是造字之本,这是不够全面的说法。六书中只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至于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因为根据转注和假借的原则并不能产生新字。”其实“六书”理论在汉代以后也在不断发展,较为代表性的学说,首先便是杨慎在《六书索隐》中提出的“四经二纬说”。“四经二纬说”中的“四经”指六书中能够造字的前四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二纬”指不造字的后二书(假借和转注),这是第一次对传统六书的科学分类。“四经二纬说”是受宋明“转声说”和班固“四象”之名的启发提出的,对清代戴震“四体二用说”有直接的影响。杨慎的“四体二用说”是六书理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宋明转声派对六书理论的重大贡献,对后世学术发展的影响较大。

    这部嘉靖本《六书索隐》,四周双边,黑口,白棉纸印,内容分别以韵部的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四册。《六书索隐》收录在《四库存目丛书》经部一八九册,底本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嘉靖本。嘉靖刻本《六书索隐》流传下来的非常少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著录的《六书索隐》明刻本只有三部,即使收藏恢宏如国家图书馆也只有一部清刻本。

    而尤为珍贵的是这部书是为清初大儒傅山旧藏并手批。据《批校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书统计,存世的傅山批校本屈指可数,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嘉靖四十四年浩然斋刻三子通义本《庄子通义》及清康熙六年陈上年、张弨刻本《广韵》。上海图书馆藏有明钟人杰刻本《史记》与清顺治七年朱茂时刻李杜诗通本《杜诗通》。山西省文物局所藏有五部,分别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北京国子监刻本《北史》、明万历二十八年北京国子监刻本《五代史》、明万历二十六年北京国子监刻本《宋书》、明万历十年赵永贤刻管韩合刻本《管子》、明成化二十三年唐藩朱芝芷刻本《文选》。另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也藏有一部明刻本的《说苑》有傅山批校。以上是公藏的傅山批校本概况,而民间所藏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一共收录了傅山手迹8种,其中只有1种为傅山批校本即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说苑》残本(存卷十一到卷二十),其余皆是单独稿本或书法作品。而此部《六书索隐》不仅为朱墨双色批校,且为完整一套,更可见其独特之学术与艺术价值!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70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