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崇祯皇帝还向大臣借钱 这事听着新鲜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 凯风网
【字号: 】【打印

    不是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吗,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照理说,谁缺钱皇上也不可能缺钱。皇帝还向大臣借钱,谁会相信。不过,这事还真有,就发生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年间。

    据史学家考证,崇祯皇帝不是胡乱买花钱的人,他勤于朝政,比较务实,生活上自己节衣缩食,提倡朴素,并不像他的祖上明武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等那些昏庸无道的皇帝那样政治腐败,骄奢淫逸。那么他怎么会穷到这份儿上?

    明末国库的确是空虚

    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说明朝末年确实国库空虚,财政紧张,拖欠军饷,使军队随意抢夺百姓,造成官逼民反,以至于大明朝最后被李闯王灭掉。李自成杀入京城,打开国库时,发现明朝国库只有银十万余两 。

    如果按冯梦龙《甲申纪事》所说,那时新国库剩下的只有2300两,旧国库剩下的只有1000两,那就更穷了。堂堂的崇祯皇帝竟然穷到靠变卖金银器皿,连大殿上的铜壶也卖来维持花销。

    京剧《明末遗恨》一上场描写的就是朝廷的内库空虚,需要筹措饷银。在金殿上,崇祯要求大臣们慷慨解囊,捐款付饷。谁想,那些大臣们谁也不愿响应。甚至连富可敌国的国丈、太师周奎,也只肯出几両银子。可是,等到李自成进京从周奎家中搜出的有银57万两。

    明末国库为什么会空虚

    明代末年积贫如此,有人说是因为明代税制不合理,加上也有人说是因为东林党主张“藏富于‘民’”,以至于都藏到大臣们手中去了。其实,更可能的还是由于明代最后的几朝皇帝,基本上都是些荒淫无度的角色。他们贪图享乐,深居后宫,长年不理朝政,全靠后宫太监去监督各部大臣,任由他们执掌生杀大权。他们就横行不法,倒行逆施,把偌大的大明江山糟蹋得不成样子。到了崇祯末年,内库空虚,外强中干。宦官当道,奸党横行。老百姓流离失所,各地起义队伍纷纷举起造反旗帜,灾民们一呼百应,夺城掠地,势如破竹,直逼大明京城。到了这时,崇祯再想挽狂澜于既倒,已是力不从心。

    崇祯皇帝借到钱了吗

    崇祯皇帝张口向大臣们借钱,大臣们却纷纷喊穷,不愿意借钱给皇上。皇上老丈人周奎不得不捐出1万两,其他大臣家里藏几十万两的,却只认捐几十两。

    李自成进京,从国库没搜到许多,就向大臣们搜刮,谁喊穷就一顿皮鞭过去,不得不乖乖地交出银两,一下子李自成在京城就搜刮到了七千万两白银。其中,王公贵族、太监宦官各占三成,百官商人两成,其余两成是老百姓。

    还有人说明末国库不虚

    郭沫若老先生在《甲申300年祭》一文中,曾引述明朝计六奇著《明季北略》的话,说“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每驮二锭,不用包裹”。郭沫若根据这段记载便认为“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发现’崇祯的皇库里藏有三千七百万锭银子,每锭重五百(十?)两,后来都被李自成运往陕西去了”。

    有人指出,其实就在《明季北略》那段引文的后面,还有一段话,“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也”。原作者对此已经提出疑问,这么多的黄金,一头骡马驮两锭,要一千八百五十万头骡马才能驮完!上哪里找那么多匹骡马?如果找不到那么多骡马,改为使用部分骡马交替来回拉的方式的话,那样拉完的时间就不是用“月”能计算的了!再说,如果真是“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那加一起就是180亿两,真不知道现在全世界的白银加起来能有多少。

    所以这样的记载显然是十分荒谬的。这种连作者本人都认为不可信的话,不应该违背原意,断章取义地只引用半句话给自己用做例证,这样的态度不算是科学的态度。

    崇祯帝也是生不逢时,赶上大明朝万历年间以来朝政败坏,内忧外患,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崇祯知道明朝已经是病入膏肓,日薄西山,如大厦之将傾,狂澜难挽于既倒。崇祯虽然还算是个好皇帝,无奈也是回天乏力,有志难酬。(李泽田)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73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