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 文) 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出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孔典礼仪式日臻隆重恢宏,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文艺表演也是重要项目,曲阜祭孔大典共分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
本文所配图片系抗战时期的1939年祭孔典礼中的影像,源自笔者收藏的1939年12月1日出版的《北支》杂志。该杂志为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出版。
民国时期对祭孔仪式进行了改革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民国成立,当时的政府明令全国祭孔,由教育部主办。1913年6月22日,袁世凯发布《尊孔令》,次年9 月又颁发《祭孔令》,并进行中华民国首次“官祭孔子”活动。
1914年9月28日,即仲秋上丁,袁世凯在一大群全副武装的侍从护卫下于早晨6点半抵达孔庙,换上了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下围有褶紫缎裙,头带平天冠,由侍仪官朱启钤、周自齐及侍从武官昌前导行礼,俎豆馨香,三跪九叩。
袁世凯称帝前,所进行的尊孔祭天的一套仪式,完全是古代王朝更替的现代版。他为了表示他践履帝祚的合法性而苦心经营摆出来的“禅让”姿态,便是源于《书经》中的尧舜传说。他还加封孔子的第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为“郡王”。
袁世凯中华帝国复辟失败后,进入军阀混战时期,祭孔典礼有时举行,有时未举行;有的地方举行,有的地方未举行。
当时,在祭祀日前几天,要预先演习典礼的过程,以免临时出差错。但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逐渐改为鞠躬礼。而当时民间也有祭孔活动。
1939年的祭孔仪式“古今”结合
民国初年至20年代30年代末,曲阜的孔庙基本遵循上述程序祭孔。但从民国二十九年(1940)开始,曲阜孔庙的祭孔活动大为简化,从原来子里弄祭改为早上7点;献爵献胙改为献花圈;跪拜改为鞠躬;古典服装改为长袍马褂。据有关人士回忆和描述,当时曲阜孔庙的“国祭”程序是:1. 全体肃立;2. 奏乐;3. 唱国歌;4. 献花;5. 读祝文;6. 行三鞠躬;7. 奏乐,唱孔子纪念歌;8. 行一鞠躬礼;9. 礼成。
而民国三十六年(1947)的曲阜孔庙“国祭”程序又有了变化:1. 典礼开始;2. 全体肃立;3. 主祭者就位;4. 陪祭者就位;5. 与祭者就位;6. 上香;7. 献花;8. 献爵;9. 读祭文;10. 全体向先师行三鞠躬礼;11. 礼成。民国年间祭孔程序变化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1939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的大部分疆土,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在这年的阴历8月27日,曲阜孔庙照常举行了祭孔典礼。从本文所配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曲阜城和“三孔”依然保持着古朴样貌,建筑保存的还是比较完整,展现出庄严宏伟的气势。
照片中参加祭孔典礼的人中,既有身穿古典祭服的,也有着长袍马褂的。参加者依然要行跪拜之礼。可以看出当时同时使用了古代和民国改良后的两种祭孔方式,还是具有一些时代气息的。
从参加的人数等方面也可以看出,1939年的这次祭孔仪式规模一般,比清代以前也小了很多。但不管怎样,在日军侵略的形势下,还能照常举办祭孔仪式是非常难得的。
鲁迅曾多次参加祭孔活动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也先后多次参与操办北京孔庙的“祭孔”活动。
1912年,从日本回国后在家乡绍兴师范学校任教的鲁迅先生,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教育部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5月,教育部迁往北京,鲁迅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8月,鲁迅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在1913年9月28日《鲁迅日记》中记录:“星期休息。又云是孔子生日也。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则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钱念敂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昨国子监送来牛肉一方。”
1915年2月,教育部专门设立了祭孔礼仪培训班。3月17日的黎明丁祭,当时身为教育部佥事的鲁迅,是被派为在崇圣祠“正位执事”的十人之一。
时年3月16日、17日,鲁迅分别在日记中写道:“夜往国子监西厢宿”,“晴。黎明丁祭,在崇圣祠执事,八时毕归寓”。鲁迅先生所住的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在北京外城的西南角,而国子监在安定门成贤街,在北京内城的东北角,“丁祭大典”要黎明举行,当天赶去,自然来不及,所以头天夜里就先去住在那里了。同年9月,鲁迅先生又参与秋季祭孔典礼。9月11日,“午后赴文庙演礼”。9月13日,“黎明祭孔,在崇圣祠执事,八时讫归寓”。
其后若干年中,北洋政府每年都举行“丁祭”,鲁迅先生也是每年都要参加。为此,他还付出过受伤的代价。他在1923年3月25日的日记中记着:“晴。星期。黎明往孔庙执事,归涂坠车落二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