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自刎时,面对自己过去的部下,汉骑司马吕马童说:“汉军用千金买的我头,得我头者封万户侯,现在我把头给你。”项羽说完割下自己的头,扔了过去。
历史上,把自己的头割下来,送给对方的还有一位将军,他是东周列国中期重庆的将军巴蔓子。
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时期巴国将军。当时巴国国力衰弱,巴蔓子借楚兵平息内乱。平乱胜利后,楚王让巴蔓子将军履约。巴蔓子说:“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将我头谢之。”于是,巴蔓子把自己的头割了下来,送给了楚国的使者,“蔓子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借兵平乱
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武装叛乱,这场武装叛乱,让巴国国力衰弱,生灵涂炭。在反政府军强大的攻势下,巴国国君感到地位不保。为了保住国君的地位,巴蔓子决定从驻守地巴国东部边境赶回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平乱。赶回江州的巴蔓子因为兵力不足,决定向楚国借兵。
当时,巴国和楚国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相邻的两个大国。然而,在中原各诸侯国眼中,巴楚两国仍被视为蛮夷之国。鉴于这样的情况,巴国和楚国结成了战略同盟,防止被中原的诸侯国吃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巴国内部出了动乱。
割头相谢
巴蔓子向楚国借兵时,楚国国君向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让他割让其驻守的三座城池,同时让他把儿子送到楚国当人质。楚王又强调说:“(巴蔓子的儿子)什么时候来,你什么时候把军队带走。你看怎么样。”
巴蔓子一想,让儿子做人质还需要时间,时间拖久了那些反政府军打进国都江州,国君就会被杀,叛乱分子就会取得胜利。巴蔓子一番思忖后对楚王说,事情急迫,如果像大王你所说,时间一耽误,巴国的内乱恐怕已经不可收拾了,叛乱分子就会把巴国的国君俘虏了,借兵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大王相信我,你今天就把兵供给我,到时候你拿不到我驻守的三座城池,我就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给你。我巴蔓子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楚王见巴蔓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答应立即借兵给巴蔓子。
巴蔓子借到了兵,立即赶回了巴国,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了叛乱分子。楚王见巴蔓子平定了内乱,立即派使臣到了巴国,要求巴蔓子兑现承诺。
巴蔓子对楚国的使臣说:“情急之下,我当时确实答应平定国内的叛乱后,割出我驻守的三座城池给楚王。城池是国家的,我作为将军守土有责,私自把国土答应给楚国,违背了国君,是应该受到惩罚的,城池是万万不能割的。楚王借兵给我。我又不能失信于楚王,更不能让你为难。我把我的头割下来给你。”巴蔓子说完把自己的头割了下来。
美名传扬
楚国的使臣回到楚国后,把经过说给了楚国。楚国听了即感动又感慨,对巴蔓子的壮烈行为深为敬佩。他在朝堂上对使者说:“如果我能得到巴蔓子这样的将军,还要几座城池干什么?”楚王用上卿之礼礼葬了巴蔓子将军的头颅。
巴国君臣看到巴蔓子将军为了借兵救国,割下自己的脑袋来换三座城池,举国哀痛,他们十分敬佩巴蔓子将军的忠烈,在国都江州为巴蔓子将军举行了国葬,建起了巴蔓子将军无头遗体墓,供子孙万代瞻仰。
“以头留城,忠信两全”。巴蔓子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重义气、讲诚信而舍生取义道德风尚,历久弥新,在民间和巴蜀大地上经久不衰,被称为民族之魂。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对巴蔓子将军的壮烈行为深为敬佩:“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同时,将巴蔓子将军的传说收入正史。
古往今来,对巴蔓子加以歌颂的诗文很多。清龙为霖《踏青过巴蔓子墓》最为著名。“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行经西路孤坟惯,思入东风芳草多。得如此臣真足矣,无降将军更如何。廉颇生懦归忠魄,岁岁游人莫浪过。”
如今在重庆城里与巴国有关的遗址,最著名的就是巴蔓子将军墓。2010年4月,曾封闭十余年未对外开放的巴蔓子将军墓,再次对外敞开大门。每年清明节,许多市民自发前往免费开放的将军墓内,祭拜这位城市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