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欧洲,人们的餐桌上没有像样的餐具,使用的多是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陶碗。贵族阶级虽然使用银制餐具,但银制餐具易生锈发黑,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一日三餐。此时中国冰清玉洁、极其卫生的白色瓷质餐具传到了欧洲,全欧洲为之倾倒,视之为“白色黄金”,于是一下子风靡,纷纷涌现在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的餐桌上。中国外销瓷“事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18世纪初,欧洲大量从中国进口外销瓷,很多国家财政拮据,不少国家颇感危机,呼吁抵制中国货,而私底下,纷纷山寨中国产品。
而实际上,对中国瓷器的仿制更早就开始了。马可·波罗的日记里曾记录了瓷器的存在,并大为宣扬瓷器的好处,这助推了欧洲人的热情,其中尤以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法兰西斯科最是疯狂,他16世纪中后期,即在佛罗伦萨的鲍博利公园建窑,开始试验模仿中国瓷器。美第奇家族模仿中国瓷器从造型、釉色上看已经十分逼真,但由于试制困难重重,又花费巨大的财力,1587年,法兰西斯科去世后,美第奇陶瓷生产才停止下来,目前传世的只有60多件。
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模仿中国瓷器虽然失败,却带了一个头,很多国家,诸如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纷纷跟上,开窑建厂,继续模仿,试图打开中国瓷器生产的秘密。同时,欧洲国家还派出了间谍,专门刺探中国瓷器生产的情报。这一重任落在传教士的身上,于是,受政府派遣的宗教间谍来到中国,法国传教士昂特雷柯莱是最著名的一位。
从1698年开始,昂特雷柯莱(中文名殷弘绪,1664—1741年)作为在江西省的传教士,担任景德镇一个陶工圣会的牧师,但他同时却秘密地探询景德镇烧瓷的秘方。昂特雷柯莱接到国内商人的订货要求,他们希望这些订货图案能显示浓郁的法国文明特色,并打算将这些订货瓷器献给法国皇帝。
昂特雷柯莱并没有满足法国国内那些商人们的订货要求,他说他不愿增加陶工的负担,很多陶工都是他管辖的圣会的一员,他需要和陶工们和谐相处。这可能正显示了昂特雷柯莱的心思缜密之处。他与当地陶工交往已久,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瓷器生产的秘密。不久,昂特雷柯莱寄回国内三封信,详细记录了中国景德镇烧瓷的过程,这三封信便成了欧洲瓷器史上最有名的信件。昂特雷柯莱神甫如此描述瓷器生产:“一种非常美丽的蓝花在一些时间后出现在瓷器上。
瓷胎看起来非常洁白,当绘上彩料时,其色调呈淡黑色,等其干燥后,再罩以釉,彩料似乎完全消失掉,埋藏在釉下面了。但是通过焙烧,彩料变成幽靓的蓝色来。这差不多像在太阳的照耀下蝴蝶变得美丽漂亮的情形一般。色彩缤纷,赏心悦目。”
法国学者伯德莱提供的研究证据表明,昂特雷柯莱寄往欧洲不少景德镇的瓷器原料白不子与高岭土样本。1750年,奥尔良大公热诺维凡也从中国运来不少白不子与高岭土样本,命令工匠盖塔尔在法国寻找类似的原料。
昂特雷柯莱并不是第一个潜入中国的瓷器间谍,第一个来中国刺探瓷器生产情报的是天主教传教士克鲁兹,1547年他离开葡萄牙来到中国,是第一个描绘中国青花瓷生产流程的欧洲人。此外还有一个著名的“瓷器间谍”,是法国驻中国汉口的领事谢尔策,他在1882年访问了景德镇窑厂,为法国塞夫勒窑厂窃取情报、搜集样品。
18世纪,法国正处于路易十五时期,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帕杜夫人亲自关心皇家陶瓷生产,她领导的塞夫勒瓷厂很快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类似瓷器的产品。当然,要完全模仿烧造出完全一致的产品,非一朝一夕,虽然瓷器间谍暗中相助,但仍然需要假以时日。
17世纪时,中国正处于明清两朝更迭之际,中国陶瓷等商品出口一时阻断,造成输欧瓷器迅速减少。此时荷兰人抓住商机,加紧仿制中国青花瓷,其产品几乎覆盖了中国瓷器空缺的欧洲市场。于是,欧洲市场到处都是荷兰代尔夫特窑生产的青花釉陶,这些釉陶外表几乎完全模仿中国瓷器,因此获得欧洲市场青睐。17世纪,荷兰各地都在模仿中国瓷器,产品为锡釉陶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代尔夫特镇。后来,英格兰也如法炮制,制造相类的釉陶,专家称英式代尔夫特釉陶。英式代尔夫特釉陶满足了本国的需求,受到乡村人和新兴中产阶级的欢迎。
可见,代尔夫特窑不仅大量模仿中国瓷器,还带动了其他国家的仿造热潮,荷兰也因此繁荣起来。今天,在欧洲各地的博物馆、文物市场,都能看到这种类型的釉陶。荷兰人还特别喜欢中国德化窑产品,称之为“雪瓷”,于是大量模仿,这些白瓷当中,他们似乎特别喜欢仿制德化窑的佛教观音像,这也是受了法国传教士殷弘绪那封著名的陶瓷信件的影响,这封1712年殷弘绪从中国景德镇写回国内的信中专门描述了景德镇制作的观音像。虽然代尔夫特釉陶成就很高,但毕竟与真正的瓷器有着区别。
欧洲自从美第奇家族模仿中国瓷器始,足足进行了一百五十年的实验烧造,最终生产出了地地道道的瓷器产品。而完成这一过程的竟然是一个囚犯。
欧洲很多国家都在模仿中国瓷器,甚至还派出间谍,德国虽然也加入其中,瓷器生产却较为滞后。而最后,烧制出地地道道瓷器的幸运却落在一个叫波特格尔的德国青年身上。波特格尔是一个年轻的炼金术士,梦想一夜暴富,诈称能点铁成金,如能炼金成功,可以解决财政危机。于是他渐渐有了些名气,被普鲁士一世召进了宫里。然而,波特格尔一进入宫廷,就惶惶不可终日。
他害怕把戏被拆穿,他知道,炼金太难,要想点铁成金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此下去,终有一天会被揭穿,会被扣上“欺君之罪”。在1701年的一个夜晚,他逃了,逃至萨克森的威腾堡,被萨克森统治者奥古斯都二世逮捕,囚禁在城堡。奥古斯都二世责令他炼出金子来。就在波特格尔觉得自己将永远待在牢房永无出头之日的时候,机会来了。原来奥古斯都二世一直梦想试制出像中国瓷器一样美妙的器皿,宫廷顾问契恩毫斯伯爵一直在与他合作,研究瓷器生产的秘方。奥古斯都二世命令波特格尔做契恩毫斯伯爵的助手,希望他将功赎罪,配合契恩毫斯伯爵,寻找“白色金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奥古斯都二世与波特格尔、契恩豪斯三人经常秘商,在新建立的迈森窑厂里,波特格尔日日夜夜地试烧,最终取得了成功,欧洲真正的硬质瓷诞生了。迈森瓷器亮相欧洲之后,迅速占领了欧洲的市场。欧洲人虽然看见新的产品形式出现,但已经习惯接纳中国的瓷器。因此迈森窑厂仍然大量模仿中国以及日本的瓷器,以适应市场之需。
这时的英国,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英国陶匠威基伍德在大量模仿中国瓷器之后,获得了丰富的烧造经验,又熟读了传教士昂特雷柯莱有关中国瓷器生产的书信,产生了改革的灵感,在英国斯塔福德郡建立了欧洲第一条瓷器生产线。英国是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又是较早进入机械化生产的国家,所以在瓷器生产中也引进机械化技术,是水到渠成的事。再加上英国本土陶瓷需求大增,从19世纪开始,机械化生产下的印花瓷器出现。
机械化进入原本手工为主的陶瓷生产领域,虽然对于中国瓷器在全球热销带来致命的一击,但从世界陶瓷产业来看,这一革命性的改变却是注定的事情,它彻底改变了全球陶瓷生产的性质。同时,英国人开展鸦片贸易,这种罪恶的交易使得西方有钱购买它所需要的茶叶、丝绸和瓷器。
中国外销瓷进入欧洲的过程中,虽有许多无奈,但输出了当时中国所拥有的高科技,也输出了文化。客观上看,中国外销瓷带动了整个欧洲的瓷业生产,使欧洲瓷业得到蓬勃发展,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