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乾隆皇帝误解了“抚顺”的本义
2017年10月13日
来源: 辽宁日报
【字号: 】【打印

    抚顺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其地名是西汉时期的玄菟郡。到了辽代,耶律察割迁山西1000多户汉民在高尔山下筑贵德城,“贵德”一名一直沿用到元末,时间长达400多年。

    “抚顺”这一名称在明朝初年出现,并沿用至今。不过,一直以来,人们对“抚顺”之名理解有误,认为是明朝抚绥建州女真之意。经专家考证,“抚顺”的真实含义是朱元璋对元朝在东北的残余势力所采取的招抚政策并对这一政策能顺利实施充满期望。

    曾是西汉玄菟郡治所,至今仍有街路和店铺以“玄菟”命名

    “抚顺地区的最早人类活动可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新乐人在此采集煤精并制成饰品,其最早的行政区划可追溯至公元前280年,燕将秦开拓地数千里,将抚顺西境纳入燕国版图,属辽东郡。不过,最早的地名应是西汉时期的玄菟郡。”上个月初,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曹德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曹德全专注抚顺地域历史文化研究30多年,编写了《抚顺编年史》《抚顺历史之谜》等多部著作。他告诉记者,玄菟郡是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所设,其治所曾数次迁移,其中前两次与抚顺地区有关,“玄菟”一名因此在该地流传很长一段时间。

    玄菟郡第一次迁址是在西汉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治所沃沮为夷貊所侵,迁移到今天苏子河畔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上世纪40年代和8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数次到新宾永陵镇地区进行调查,犹可见两处汉城遗址,其中一处被认为是玄菟郡郡治址。

    玄菟郡设在新宾县永陵镇长达195年,在此期间,其一度成为辽东(包括吉林省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后来,因侵扰不断,玄菟郡再次向内地迁移。此次西迁的时间,史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唐李贤注《后汉书·郡国志》 中的一句话——“安帝即位之年(公元107年),分三县来属(玄菟)”,抚顺地域文化历史研究专家和学者推测出玄菟郡第二次西迁的时间应为公元107年。

    这句话的背景是在安帝元年,汉王朝调整了辽东行政区划,将原属于辽东郡的“高显、候城、辽阳”三县划归玄菟郡管辖。此次调整原因,主要是玄菟郡西迁到辽东郡附近。郡治所在地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抚顺市区的劳动公园古城址,二是在沈阳市浑南区上伯官屯汉城址。

    学界关于这两种说法争论已经持续多年。近些年,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加,曹德全倾向于第一种说法。上世纪30年代,日本占领抚顺时,在今抚顺市友谊宾馆附近修建“琥珀泉”和“永安公园”时,曾发现汉代子母砖和“千秋万岁”瓦当。这些建筑构件并非普通城池所能使用,由此可见,玄菟郡郡治可能曾被迁移至此地,但存在时间非常短,不过20多年。然而,抚顺人对于“玄菟”并不陌生,及至今日,抚顺一些街路、商店仍以“玄菟”命名,比如玄菟路、玄菟园、玄菟饭店等。

    汉代之后,当地人在高尔山上修筑了一个较大的城,名为新城。新城之名自此在抚顺地区使用了300多年。

    辽代迁1000多户汉民至高尔山下筑城,辽金元时期一直称为贵德

    辽国建立不久,就在抚顺地区修建了贵德城,当地因此有了新的名称——贵德州。

    “这一城池的修建和得名与耶律察割有关。”曹德全说。

    耶律察割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五弟耶律安端之子,此人虽善骑射,但为人“貌恭而心狡”,故为辽太祖所恶,未得封爵。辽太宗会同七年(公元944年),耶律察割随父亲耶律安端伐晋,兵出雁门关,连下忻(今山西忻县)、代(山西代县)两州。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耶律察割将俘掠的1000多户汉民强行迁移至浑河岸边的大宝山(今高尔山)下,让他们在此修筑城郭,并建州置县。因该城郭临近浑河,而浑河曾名贵端水,故被命名为贵德城。贵德城建立后,辽以其地为贵德州,辖贵德、奉德两县。

    “考虑到从山西到辽东距离遥远,百姓扶老携幼行动缓慢,他们到达这里并且开始建筑贵德城的时间,最快也得在一年以后。因此,耶律察割以所俘汉民建贵德城、置贵德州的时间应该在辽太宗会同八年,即公元945年。”曹德全说,贵德州设置后,完全归耶律察割管辖,他是贵德州名副其实的主人。

    辽太祖称帝后,鼓励契丹贵族在征伐中俘掠人口,建立属于自己的私人州城——头下军州,因此贵德州自建立之日,即属于耶律察割个人所有的头下军州。按照辽国规定,各头下军州除酒税要“赴纳上京”以外,其余“入市之赋,各归头下”。另外,头下州内之兵可为头下之私甲,户可为头下之私奴。贵德城的修建、贵德州的设置无疑增强了耶律察割的实力。

    然而,几年后,耶律察割由于叛乱被杀,其名下包括贵德州在内的所有军州全部被收为直属朝廷的节镇州,改由南面官(辽代统治汉人的行政机构系统)治理,同时建贵德州宁远军,设宁远军节度使司。

    “收归朝廷的贵德州最终归属萧太后的行宫崇德宫管辖。”曹德全说。

    辽国皇帝或掌实权的太后在世时,都建自己的宫卫,契丹语称为“斡鲁朵”。辽承天太后萧绰(萧太后)置崇德宫之初,有乾、显、双三州。公元990年,贵德州改属崇德宫,并将显州改为川州,至此,萧太后的宫卫有乾、川、双、贵德四州。直至辽国灭亡,贵德州一直属于萧太后的崇德宫。

    及至金代,贵德州一名仍继续使用。元朝建立后,撤销了辽、金时期的贵德州建置,将其降格为贵德州巡检司,属沈阳路管辖。

    “抚顺”是招抚残元势力首领纳哈出,与女真族无关

    辽、金、元时期,抚顺地区一直以“贵德”命名,时间长达400多年。但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明朝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修筑了一座新城后,命名为“抚顺城”,“抚顺”一名自此正式出现。

    “关于‘抚顺’一名的由来,明朝留下的史料中并没有专门说明,致使对于这一地名的解释众说纷纭。”曹德全说,被提及最多的解释是“抚顺”意在抚绥满族的祖先建州女真,使之归顺。这一解释的最早提出与清朝的乾隆皇帝有关。

    乾隆第三次去永陵祭祖路过抚顺时,曾下一道上谕,其中有部分内容提及“抚顺”一名的由来,乾隆曾写道:“盖明朝取抚绥使我顺从之义而名之为‘抚顺’。”

    在第四次祭祖路过抚顺时,乾隆写了一首《抚顺城》。这首诗的前两句对“抚顺”之名的解释更为直接——“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

    曹德全认为,乾隆皇帝对“抚顺”的解释并不准确。“抚顺”之名早在明朝初年便已出现,其所针对的对象并非建州女真。“真实的内涵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的统一,对元朝在东北的残余势力纳哈出所采取的招抚政策,以及对这一政策能顺利实施的期望。”

    明朝建立之初,许多元朝残余势力尚未扫平,其中以占据辽北金山一带的纳哈出最为强大。元灭亡前,纳哈出被提升为行省左丞相,有部众20多万人,经常攻击明军,是明朝统一东北地区的最大障碍。

    对于纳哈出,朱元璋始终坚持招抚政策。在早前红巾军起义时,朱元璋曾擒获过纳哈出,并将其释放。朱元璋认为纳哈出会念旧情,主动投靠明朝。

    自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朱元璋便多次派遣使者给纳哈出传书,希望他念及当年被释放之情,归顺明朝。纳哈出虽未接受招抚,但朱元璋的传书使得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纷纷归附。最终,纳哈出在抚顺城建城3年后投降。朱元璋招抚的愿望顺利实现。“抚顺城于洪武十七年修建,它是明军进入辽东以后,为防御纳哈出大军南下而修筑的第一个军事城堡。”曹德全说,“抚顺”一名自产生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79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