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周覆亡后,中国又出现了几个周政权?
2017年10月26日
来源: 刘秉光头条号
【字号: 】【打印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入镐京,周幽王身死骊山下,西周覆亡,历史车轮迈进东周时期。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姬周王朝就此终结。

    周朝(西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国祚近八百年,包括国号、官制、礼制在内的周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多次出现。笔者粗略盘点了一下,先后出现的周政权有北周、武周、后周、吴周,外加一个史料无载的“燕周”。另外,新莽和太平天国也有必要提一下。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政权,由西魏而来,开国皇帝为宇文觉,但奠基者为其父宇文泰。宇文泰任西魏丞相时,仿照《周礼》官制,实行带有复古色彩的六官制度,即天、地、春、夏、秋、冬六府机构,为复周做铺垫。宇文泰死后,宇文觉任大冢宰,自称周公,继续为复周做准备。557年,宇文觉废掉西魏皇帝,称帝(天王)建国,都长安,以“周”为国号,史称“北周”。北周传五帝,国祚二十六年。隋文帝杨坚以隋代周后,《周礼》官制被废黜。

    武周,是由武则天建立的周政权。武则天之父武士彟曾被追封为周国公,这是武周政权的渊源。在废掉睿宗李旦后,武则天于690年以周代唐,成为女皇,并立周祖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周平王为“睿祖康皇帝”。除了国号为“周”,武则天还仿照《周礼》官制,将三省六部改为凤阁、鸾台、天、地、春、夏、秋、冬等,历法采用周正,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正月),武周成为姬周的翻版。十五年后,“神龙革命”爆发,武则天被赶下台,李唐匡复。

    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一个政权,由后汉而来,开国皇帝为郭威。951年,身为后汉监国的郭威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改元广顺,史称“后周”。郭威之前与“周”字没有任何渊源,为何建立周政权?《旧五代史》记载了他的一番话,“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积庆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眇躬,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这完全是扯淡,但也可见姬周对后世的影响之深。后周传三帝,国祚九年,被宋太祖赵匡胤取代。西周覆亡后,中国又出现了几个周政权?新莽王朝算半个

    吴周,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割据政权,建立者为吴三桂。吴三桂归附清廷,有情可原,是形势逼人所致。但是,贰臣、平西王、藩镇的三重身份,终究让清帝不放心,削藩在所难免。1673年年底,吴三桂反叛,扯起了“复明”的旗号,并在《奉天讨虏檄》中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而他却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1678年,吴三桂加冕,自称“大周昭武皇帝”,定国号为“周”。显然,“复明”只是一个幌子。一个背信弃义、口是心非、欺骗人心的野心家,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三年后,吴周灭亡。

    除了以上四个史料记载的周政权,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燕周”。1980年,北京市古建筑研究所包世轩先生在门头沟深山里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文记载“大周朝元元年”,经考证,这个“大周朝”应是蒙古汗国时期燕京地区的一个民间政权。1214年,成吉思汗围攻金朝中都(北京),金宣宗逃到汴京立都。因燕京一带没了皇帝,出现权力真空,有人伺机建立“大周”政权,但史料无载。

    说完了周政权,有必要再提提新莽和太平天国。西周覆亡后,中国又出现了几个周政权?新莽王朝算半个

    新莽是西汉、东汉之间的一个政权,其建立者是王莽,一个自比周公却不是周公的篡权者。8年,王莽称帝,建立新朝,又称新莽。王莽是政治家,但更是一个文人,一个崇尚古文的迂腐学者。即位后,王莽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把一切政令、设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不切实际地托古改制,复兴周礼,让王莽败得很惨,十五年后身死国亡。说起来,新莽应该算半个周政权。

    太平天国,是清朝中后期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运动的奇葩产物。洪秀全是个人物,尤其擅长借鉴创新,“拜上帝教”就是他的杰作之一。1851年,洪秀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自称天王。不称帝而称王,应该含有效仿北周宇文觉,效仿周天子的意思。他设置的正副丞相必冠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显然是取自《周礼》官制,其政权也有周朝的影子。

    姬周王朝虽然早已作古,但包含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在内的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从历史发展看,鲁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皆源于周文化。周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周以后近三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都有周文化的印迹,至今仍有巨大精神魅力。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86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