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里面一篇绝妙的讽刺小说,捧腹不已的文字却透露着世态炎凉的悲哀,社会风气的阴暗。我们看各种历史类电视剧电影里,考科举要不中状元探花榜眼,要不也得是进士才能入朝做官,他范进凭啥中了个举人就能被各种人巴结,鸡犬升天呢?范进也就中了个举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巴结他?
在古代科举取士中,不说状元等三甲,进士也会是国家直接分配工作,百分百当官的。举人要当官就难了,要么回家复习三年后再战考场,要么在家老老实实待着,然后等哪天朝廷某某地方缺干部了,才可以有机会被选上“补缺。”你想想,全国那么多举人,与朝廷官位比起来绝对是狼多肉少,几时能轮到你啊。但是举人往往有一项特殊的权利被忽略了,真正厉害的,是举人可以免除数十人的赋税和徭役。这其中就大有文章可做。范进也就中了个举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巴结他?
假如你是一个古代的农民,你每年的收成要拿出十分之三交给朝廷,冬天到了不用种田你还要随时可能被征发去修河提建城墙。现在你身边出现一个举人老爷,好办了。你把自己挂在举人老爷名下成为他名义上的家奴,每年赋税不用交了,冬天修河提也免了。你只要拿出原来一半的赋税给举人老爷,这个交易就达成了,你说你干不干?其他的地主啊乡绅之类的,家里良田百亩可是每年也要交不少税,现在好了,直接跟举人老爷打好关系,使点钱,以后这些田地名义上就是举人名下的产业了,再也不用交税了。利用这个特权,举人完全可以脱离农业生产,手底下一群人养活自己,这可是实打实的经济利益啊!范进也就中了个举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巴结他?
除此之外,古代县太爷开堂审案也不全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按规矩县里的举人都要请过来旁听,相当于现代的陪审团。对案子这些举人拥有很大的建议权,干涉权,一般县太爷都会给几分薄面。这样想来,举人一只脚已经跨入了统治阶级里了。并且如前文所说,要是真让举人补缺成功当上官,以后结交就晚了。不如早点巴结,以后自有用处。范进也就中了个举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巴结他?
于是乎范进范大老爷被各种巴结。故事的结尾: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