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故、同居、争吵、癫狂、拔刀相向、绝交……
是的,你能想到所有疯狂的情侣能做出的事,他们都做过。艺术家身上总有永远无法磨平的锐刺,他们坚硬又柔软,向外,尖锐犀利,感知春花秋月,高山大海;向内,敏感如触角,将自己深深包裹。梵高与高更,两位艺术大师,他们都是那么尖锐,又都是那么敏感。
一见如故、情书、包养、同居、争吵、癫狂、拔刀相向、分手、绝交、老死不相往来……是的,你能想到所有疯狂的情侣所能做出的事,他们都做过,或许命中注定,他们只能一边拥抱一边伤害。在那之后,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过度燃烧生命,走向死亡。
高更用一束向日葵祭奠,绽放于热烈的等待,凋零于无尽的思念……
梵高:燃烧所有热情,只为你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梵高与高更,相遇在一个文明的巅峰,那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黄金时代,那是1887年的巴黎。正如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中所描绘的那样大师云集,精才绝艳。
这一年,高更正值困窘,无法照顾亲人,生活受到阻力,精神受到打击,时常自责,绝望,以至于想过结束生命。
这一年,梵高则刚刚与我们熟悉的妓女西恩分开,随着一次恋情的失败,梵高所有的宗教狂热与爱的梦想都随之幻灭,孤独的来到巴黎投靠弟弟。
人处于低谷的时候,总会有好事发生,不是吗?所以梵高遇到了高更。认识高更这件事,直到死去,梵高都认为,是一生最大的幸事。就这样,两个同样绝望的生命,终于在黄金时代的巴黎相遇了。
他们同样颓废无所,同样孑然一身,同样除了创作的热情和艺术的创作力一无所有,这次短暂的相识,让他们在对方的绝望中看到了自己。那时高更一定不会想到,对面那个与自己十成相似的艺术疯子,会在一年后,与自己羁绊到燃尽生命。
短暂的交锋之后,梵高去往了梦中的阿尔,高更则走向布列塔尼,虽然两个人很快就分开了,但是此后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梵高对高更的向往,是他发自内心欣赏高更的作品,说他的画作“极其富有诗意”。
敬爱,迷恋,梵高不遗余力的表达着自己对高更的尊敬与喜爱,并且一再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然而高更对于梵高,却有更加功利的想法。因为梵高的弟弟提奥在巴黎开画廊,或许可以为自己的作品做推销。
在最后,高更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不得不说,在等待高更的这段时间,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梵高最幸福的时刻。梵高如同一个小媳妇一样一边积极创作,一边给高更置办居所。
这张《房间》是梵高布置的新房,他是真切的想要迎接一个崭新生活的!所以他用了各种温暖的色调,看上去就让人心中熨帖的那种开心。或许,这里是梵高梦中的『家』吧。
梵高像是一个可爱热情的小天使,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每天都处在高度的亢奋当中。
“我有把握把我的作品给高更看。”抱着这个念头,欣喜若狂的梵高爆发出了惊人的创作力,在法国南部那个美丽的小城阿尔,创作杏树,果园,吊桥,洗衣服,麦田,鸢尾花,舞厅和咖啡馆……所有这里出现的美丽景色,都被亢奋的梵高记录在了自己的作品里。
曾经在巴黎受到压抑的创作力,如同冲破牢笼的小鸟利落的重获自由,离开巴黎的光彩,他更热爱阿尔这火热的太阳,
他常常望着天,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人们随着他的目光向上看,不过是平淡无奇的蓝天,强光像子弹般射进眼睛,让人不敢逼视。但在他的眼里,那是“灿然的青玉与蓝玉嵌成的天空,地狱一般的热灼而腐烂的天空,熔金喷出一般的天空,其中悬着火轮一般的旭日”。
这灼烧感,他正求之不得。在等待高更这短短的不到数月时间里,他创作了《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阿尔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文森特在阿尔的房子(黄房子)》等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