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很忙吗?到底有多忙?忙到连回复你妈一条微信的时间都没有?
我反复问自己,铺天盖地的愧疚感席卷而来,当时是凌晨两点,我安排好所有的工作却迟迟没有入睡,原来已经三天了,三天我都没有回复我妈一条信息。
这几天忙着搬家,我妈反复来问,搬到哪了,确定要搬吗?你又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什么都不会,你怎么活啊?
一直问一直问,我解释了很多遍,还是在问。
直到我发视频给她看我的房子、室友以及小区楼下所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她才稍稍放下心来。
没有办法,无论我长多大,在她眼里永远都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子。天很高地很大,但我们一生都逃不出父母的牵挂。
长大以后的我们,眼前的世界变得很大,大到无边无涯,总是希望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但父母的世界却变得很小,小到除了子女再无他人,总是希望能离我们近一点,再近一点。
于是,当父母的期望撞上我们的“野心”和梦想,数不清的关怀便成了还不清的亲情债。
2
每一个远嫁的女儿,都是父母丢失的孩子。远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朋友大学刚毕业时谈了一个外地的男朋友,家里人极力反对,她一气之下离开了家乡。
但她过得并不好,因为很快男生便甩了她。碍于面子,一直不敢跟家里说,便回到大学所在的城市,找了份工作。
有一年她生病,需要做手术,躺在病床上,忽然哭了,说:“我想我妈了……”
我也哭了,拿起手机给她,让她给妈妈打电话,她踌躇很久不知道说什么,电话通了,就一直哭。
我告诉了她妈妈医院的地址,而他们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便出现在了医院。
小语想多了,爸妈一句话都没有怪她。父亲一声不吭地忙前忙后,眼睛里尽是焦灼,母亲偎在床前嘘寒问暖,一直握着她的手说:“你怎么那么瘦……”
我看着这一幕,眼泪又出来了,当即给我妈打了电话,说:“这周末我回家。”
说到底,父母跟子女之间哪里会有什么真正的仇恨呢?那些所谓的仇恨,不过是不好开口的自尊,那些无以言表的爱即使不在嘴里也在心里。
小时候,我们以为父母鞭策我们是希望我们能有很大的成就,可以光宗耀祖。但长大以后,却发现我们哪怕只是把自己照顾好对他们来说就已是最大的回报。
3
记忆中的自己从来不曾对父母说过一句肉麻的“我爱你”,没有注重过仪式感,没有在逢年过节时送过礼物,没有明确表示过想念和关怀。
而父母对于我们也一样如此,电话里永远都是那几句:“吃好了吗?”“穿暖了吗?”“工作别太累啊,早点睡吧”……
如果说我们是一群拼命往上飞的小鸟,那关心我们飞得高不高的一定不是父母,因为他们在意的只是我们累不累。
大概半年前我还在旅游公司做编辑,有一次开会,我妈在微信上发了一个视频给我,我顺手挂断了,然后她又发了一个,挂断,又发……
循环反复了好多次,我不耐烦地回复她几个字,“我在开会,别发了……”
过了很久,她说,“没事,点错了”。
我扫了一眼,没有再回复。临近下班时,我下意识拿起手机翻朋友圈,赫然看到我妈点的一大堆赞,如果不是这些赞我甚至完全将她抛在了脑后。
那些赞,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年前的朋友圈。再也忍不住,眼睛当场就湿了。有多少说不出口的关怀,最终都变成了朋友圈里看似不经意的点赞?
强忍住泪湿的双眼,拨通了我妈的电话。然后假装轻快地说,“妈,你在干嘛?是不是想我了,我当时在开会,这会不忙了……”
明显感觉到她的局促,说话吞吞吐吐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
她说,“没事啊,我当时只是想试试家里的网络不小心点错了,没有耽误你上班吧,别怪我啊。”
我连忙说没事,她接着说,“你爸昨晚看你朋友圈,说你凌晨12点还没睡,我们都很担心,就想跟你说一声,工作不要太累,把自己照顾好,其他没事了,先挂了哈,你忙吧。”
然后我的心就想堵了一块石头一样,说不出一句话。原来她煞费苦心的找我,只是为了告诉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原来在她眼里,我有多大的成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得好不好。
4
记得初中思想政治的课本里,有这样一则插画:
三位母亲从菜市场买菜回来,一边走一边聊天,一位母亲说:“我儿子在国外工作呢,可厉害了,还找了个洋媳妇。”
另一位说:“我儿子也挺厉害,他是大学教授,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他。”
最后一位母亲笑了笑,慢慢地说:“我的儿子很普通,他在银行上班,每周都可以回来陪我。”
其他两位都沉默了,眼睛里满是艳羡。
其实最让父母安心的不是我们飞得多高、走得多远,而看得见摸得着的陪伴,才让他们有幸福感。
我们可以一腔孤勇地往前闯,不管前路多少艰险。但同时也要懂得回首张望,看看孤灯下为我们守望的亲人,有着多么温暖的目光。
一定要多回家看看,因为只有我们在身边,他们才能确认我们的安全。我们也只有把自己照顾好,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福报。
因为他们,才是我们背后那个沉默的掌灯人。
他们不会说很多好听的话,但是却可以十几年如一日护我们勇敢前行。尽管往前冲吧,即使飞的不高也不远,但只要转身,就可以遇见温暖。
愿你身前有精彩的世界,是一腔孤勇的战士;也愿你背后有父母的牵挂,是永远无需长大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