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体育
2017年11月29日
来源: 兰州晨报
【字号: 】【打印

    体育,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身体行为和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包罗万象的敦煌壁画中,先祖们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角抵、弈棋、射猎、游泳、投掷、武术、举重、马术、弓箭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千百年后,这些体育项目经过不断继承、演变、发展,有些依然活跃在普通大众中,有些演变成了奥运会上的竞技体育项目。

    1古代体育汉唐到宋最兴盛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体育,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身体行为和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追踪体育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精神现象,我们仍然能感受到祖先在体育这一领域身体力行所展示的精神和文化律动。

    那么,在古代生活中,我们的先祖们是如何进行体育运动的、他们的运动痕迹给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怎样的基因?

    兰州理工大学的李重申教授用30年来的研究成果,发现了更多新的内容。

    1985年,时任敦煌研究所所长的段文杰先生找到李重申,邀请他关注一下敦煌壁画上关于体育方面的图案,建议他应该向这个方面好好研究一番。

    “敦煌的价值我非常清楚,敦煌壁画上的体育运动图案,无疑给体育运动史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我请了两个月假到敦煌去考察,当时学校领导也非常支持,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次考察计划。”

    1989年,李重申第一次参加敦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了有关于敦煌体育的论文,受到学界关注。之后又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科技大会。1996年,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成立,他担任所长。

    研究成果也一个个重磅而出,使李重申对中国古代体育、敦煌体育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他联合上海、深圳等高校,出版专著《敦煌古代体育图录》、《中国古代体育图录》、《从长安到雅典——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文化》等。

    《中国古代体育图录》一书荣获美国图书出版银奖,也是甘肃省历史上唯一获得这项大奖的图书。今年出版的《从长安到雅典——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文化》入选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将会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出版,推向世界。

    “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民族的思想观、民族精神、身体素质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体育从来都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作用。”李重申说。

    中国的体育,最盛行是汉唐到宋时期。那时,角抵、百戏、弈棋、射猎、游泳、投掷、竞走、武术、举重、马术、弓箭等娱乐健身活动在民间大为流传,李重申在壁画、雕塑、诗歌中找到了明证,反映了一个时期人们的体育文化状态。

    密林深处,年轻的骑士催动一匹枣红马,追逐一只小鹿。骑士左手托弓,右手拉弦,在枣红马腾空的一瞬间,一支长箭离弦而出,正中小鹿后背。“这是敦煌北魏壁画的一个场景。也是汉唐间敦煌人悍勇好射民风的再现。”李重申说。

    敦煌遗书《剑器词》就是描述“剑器”表演时美妙而动人心魄的场景:“排备白旗舞,先自有由来。合如花焰秀,散若电光开。喊声天地裂,腾踏山岳摧。剑器呈多少,浑脱向前来。”唐代诗人岑参作“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之诗句,说明唐时的剑术已发展成一种武术与舞蹈融合的新形态。

    长安、敦煌每年从正月至十二月都要举行各类“赛社”活动,包括角抵、登山、踏青、滑沙等,并逐渐与宗教节日相融合,给人们更多休闲的机会。“虽然这些活动不直接关系体育的主题,但它在风格和意趣上都接近于体育,为欢愉情绪的一种宣泄,达到丰富生活的补偿。”

    2传统体育民间留影

    这些古代的体育项目源远流长,跨越千年、百年,仍然在民间有着勃勃的生命力。

    拔河是一项集体性的游戏娱乐项目,敦煌文献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对拔河的描绘。最为典型的是甘肃的临潭(古称洮州),自明清以来,一直盛行“洮州元宵万人扯绳”的民间拔河体育活动。《洮州厅志》载:“旧城民有拔河之戏,用长绳一系,系小绳数十,千百人挽两头,分明牵扯之。”

    洮州元宵万人扯绳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2007年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拔河比赛,所用绳长1808米,重量约10吨,参与人数15万人,是临潭百年来拔河规模最大的比赛。2006年9月,临潭拔河被列入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临潭被授予“全国拔河之乡”。

    近现代,不少人借鉴敦煌的舞蹈姿态,创造了新的武术套路。崆峒派武术始祖“飞虹”仙师在游览敦煌莫高窟时,看到壁画上的仙女们千姿百态的形象,赞叹不已,就此在莫高窟一住三年,将壁画上的动作编串成了武术套路,取名“花架拳”,共有“出水芙蓉、香飘宇庭、碧云掌、彩云飞、万花飞舞笑春风”五路拳。此拳一直流传至现代,二十世纪初由崆峒派第十代掌门人燕飞霞继承。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的高定宝先生经过多年的整理、编创,将现代武术与敦煌壁画造型相结合,汇集成具有敦煌艺术特征的武术套路。上世纪九十年代,甘肃省体委田景福等人又创编了“敦煌拳”。如今花架拳、敦煌拳、木兰拳、敦煌扇、敦煌剑、敦煌刀等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还流传到美国、日本等国。

    投壶是由春秋时期的射礼演变而来的,这种活动多半是贵族士大夫在饮宴中进行的游戏。敦煌莫高窟有许多关于投壶的绘画,第61窟中,画面是悉达多太子与四释子围绕一右上角置有一壶的台面,进行投壶比赛。敦煌遗书李翔《涉道诗》中描述了投壶是修道之人优雅的游戏。经过爱好者的世代传承,不断演变发展,传至日本、韩国,今天,在这些国家还能见到投壶活动。

    李重申说,中国古代的这些体育活动,与今人们所认识的竞技体育不同,更多地强调娱乐休闲,不以竞赛为目的,注重游艺性。在游艺中,人体的内在美得以体现,并浸润着韵律与和谐,既涉及一个人的品格与志趣,也涉及一个民族文化和生活的功能与能力,是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的愉悦体验,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升华。

    3敦煌壁画中的奥运项目

    历史从来不是纯粹的过去,它的脚印一直在不断延伸。

    李重申在研究中证实了中国传统体育和目前全世界瞩目的奥运项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敦煌壁画的古代体育运动图案,能找到奥运项目的影子和源头。

    敦煌莫高窟北魏、西魏的洞窟中,绘有金刚力士和药叉举石的画像。在幢幡画中,有一幅佛传故事,描绘悉达多太子右手提一黑色铁钟,正在做上提动作,准备将其举起,使人们真正见到了十六国和五代时期的举重实例。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佛传屏风画》中,年轻的悉达多太子,轻松地跳上一匹疾驰的骏马,时而站立在马背上,时而在马背上单足探海。这是马术画面,也是中国传统的“马戏”。

    魏晋时期,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说法。唐代马戏空前发展,唐玄宗曾组织40匹马表演《倾杯乐》曲和各种类型的马球比赛。五代北宋时,马戏逐渐转型,偏重于个人技巧,到了清代出现了竞技性的马术。李重申认为:“悉达多太子表演的马术正是宋代马术转型时期的见证,也是现代竞技性马术的雏形。”

    为训练士卒民众,汉代西北边郡每年都要举行一场射箭大赛——“秋射”。“是汉代一种以考核箭法为主要内容的都试制度,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射箭大赛,它的考核成绩将作为升迁的重要依据。”

    秋射的比赛规则详细而完备,远远超出了今天人们的想象。比赛时先查验射手的弓箭袋和服装,达不到要求的要扣分。李重申说,敦煌壁画中的秋射已经具备了竞技性极强的体育运动的属性,基本上和奥运会射箭比赛的要求接近。

    一个有回廊的庭院,两个选手袒露着上身,正在进行一场比赛。他们两眼紧盯对方,嘴唇紧紧闭着。猛然间,他们几乎同时迈出右脚,向对方发起了突然袭击,而两手一高一低,保护着各自的头部,以防被对手乘虚而入。

    这是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一幅盛唐相扑白描画,画面上人物丰满,神情自信,敦煌壁画中大约有20幅壁画表现角抵相扑方面的内容。李重申说:“角抵是相扑、摔跤的前身,敦煌壁画上角抵的内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角抵的演变,对了解国际式摔跤、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相扑、散打等方面的渊源形式和技法提供了珍贵形象的资料。”

    李重申教授认为,敦煌古代体育的传播一般有两个渠道:一部分是东来西往的胡商,他们将敦煌古代体育运动带到了中亚,再从中亚传向地中海沿岸,然后传到欧洲,比如马球等;另一个渠道是敦煌古代体育传到了中原后,再通过明清时期来中国的传教士,带到了欧洲。

    由于中国儒家本土文化的影响,致使中国古代的游戏、娱乐与竞技发生早、成熟晚,并走向“艺术化”,始终未能走向竞技体育。直到晚清洋务运动之后,中国广泛吸纳西方文化,现代竞技体育才真正地被中国人所接纳。

    李重申说:“敦煌壁画中的奥运项目,并不是说她们就等同于现在奥运会上的比赛项目,不能在两者之间简单地画等号,但是研究敦煌古代体育是一种文化寻根活动,是了解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面。”(记者 魏娟 实习生 马秀琴)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3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