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一望无垠;漳河故道,川流不息。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的东董村,静静安卧着一座以元丞相脱脱墓为中心的陵园。
这是一个突兀的存在。中国幅员辽阔,而蒙古族特色的遗迹目前多留存于西北边陲。在中原腹地的一隅,如此的墓陵极为罕见。
松柏掩映下,墓地像一个个蒙古包,椰圆凸凸,周围躺着一些残缺的石碑、石龟等。
“祖领孙葬倒下穴”是蒙古族墓葬的明显特征,即:以南为前,北为后,自茔地南部开始,按照辈分大小依次向北埋葬,俗语称之为“爷爷在前,领着子孙向前走”。
因此,在墓地最南侧,耸立着“始祖元丞相脱脱之墓”的硕大石碑,背后连接着一个半圆形状的石墓。脱脱墓斜后方,是二世祖周彬之墓,后辈墓地依次往后排列。
村里老人讲述,此处的脱脱墓是衣冠冢。周彬是脱脱的第三个儿子,当年改名换姓流落到新河,脱氏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东董村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姓脱。
在《明英烈》等传统评书里,脱脱是一代奸雄的面目,位高权重,乱施暴政,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在武科场埋下火药,差点把朱元璋等一众兄弟炸了。
京剧中有一出戏叫“师生反目”,讲的是脱脱熟读兵书武艺高强,将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徐达。结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徐达打败了师傅。其中有一段讲述脱脱假扮渔翁侦查军情,偶遇假扮樵夫的徐达,师徒二人虚虚实实,互相试探,情节十分精彩。
正史中的脱脱,则是一代明臣,辅佐元顺帝两度出任右丞相。他革弊政,复科举,兴儒学,治理黄河,兴修水利,主持宋、辽、金三史的修撰。然而,元朝彼时已如千疮百孔的堤坝,无论脱脱怎么殚精竭虑地去修补,终究无力回天。
如果有一本《元英烈》,脱脱应该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他的结局有些像明末的袁崇焕,对皇帝忠贞不二,在前方与张士诚的起义军奋战,拼命维护王朝统治,却遭奸臣进谗言陷害,罢黜官爵,流放云南,继而被赐毒酒身亡,年仅42岁。
著名史学家蔡东藩评价脱脱:“强壮之年,正可为国出力,乃为贼臣毒死,令人愤叹……然元代贤相,绝无仅有如脱脱者,固不容尽没其功也。”
脱脱墓为何在新河?按照新河县志及当地民间传说的记载,脱脱行军打仗时路过新河,发现此地河多林旺,风水极好,当时他预见到朝廷可能对自己不利,嘱咐三公子周彬在危难时刻可来此避险。后来周彬果然按照父亲的指示隐居于此,明朝建立后,对脱脱较为推崇,周彬的后人改回脱姓,明天启年间重立脱脱墓、周彬墓,从此脱氏一直定居在新河。
“元明同悲”,这是新河县东董村脱脱纪念馆里一块巨大牌匾的四个字,相传为明朝大臣刘伯温所题。历史也确实如此,虽然脱脱贵为元朝丞相,还亲自与反抗元朝的起义军对战,按理说是明朝的大仇人,但明朝上下却对脱脱评价极高。
能够引得敌人的尊敬,是对一名历史人物最大的褒奖。
与东董村里的脱姓村民交谈,能强烈感受到他们对于本家族的自豪和骄傲。他们不仅熟知先祖脱脱的事迹,而且津津乐道于历代以来脱氏家族涌现的杰出人才。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有一些脱姓人士来此认亲,更增加了新河脱氏的凝聚力。
脱脱盛名,不仅局限于国内,甚至影响到东亚。最近有一部韩国古代偶像剧《奇皇后》大热,讲述了元末一名高丽女子历经磨难成为元朝皇后的故事,脱脱就是剧中的男主角之一,潇洒飘逸,能文能武,俘获了不少中国少女的芳心。
原以为此剧只是韩国影视公司一次脑洞大开的戏谑之作,而细翻史书,竟会发现,脱脱一生起起落落,诸多重要节点,都与这位奇皇后有着纠缠不清的密切关系。
脱脱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亮相,就大义灭亲驱逐了当时大权在握的伯父伯颜。明代人所著的一部《庚申外史》记载,元顺帝欲立奇氏为后,为伯颜所阻,奇氏遂与脱脱联手,设计将伯颜罢黜。
颇为暧昧的是,4个月后,奇氏就将刚刚生下的皇太子送到脱脱家养育,而脱脱则鼎力支持奇氏成为皇后,打破了“世祖皇帝家法,贱高丽女子不以入宫”的禁令。奇氏主掌后宫,脱脱拜相,两人从此携手并进。
脱脱得势后一度遭到元顺帝嫉恨,被罢免了丞相。又是奇氏从中斡旋,对脱脱“暗中召见”,“乘昏而入”,使得脱脱官复原职。脱脱政治生涯的落幕,正是另一位大臣哈麻不断挑拨离间脱脱与奇氏的关系,导致其失去了宫中最得力的支援,一纸诏书被削掉官职。
真实的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比现代人绞尽脑汁编造的宫斗剧更加荒诞。
出身于蒙古贵族的脱脱,归宿地是一处看上去与他毫无关联的平原普通村落。位极人臣却不能在身后安葬故里,大丞相泉下有知或会感到无奈,冥冥之中似乎也给世人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