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就能知饱暖,曹操难道想让夫人们去修仙?
《军师联盟》第23集,曹操临终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
作为当时的天下雄主,几乎是全国最有钱的人,留给自己夫人的竟然只是一些香。他在取得政权之前,曾经“禁家内不得薰香”,以示简朴。还曾经赠送诸葛亮“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留些许香便能供其夫人们度过余生,可见香在当时是多么贵重。
魏晋时代名人雅士用的是熏香,熏香的香料品种很多。最名贵的香料是沉香,除了我国岭南一带出产外,当时真腊、占城等地也出产。
其他的熏香还有檀香、鸡舌香、龙脑香等品种。魏晋以来,香料已成为宫廷及富贵人家中生活必需品之一。焚香、薰香,也就成了社会上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世于谦有诗句:“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
意思是过去贪官存几十吨胡椒在家里。这令人匪夷所思,感觉和存几十吨三七差不多……香在古代有这么贵重吗?
是的,非常珍贵。
胡椒。源产地天竺,随着各国贸易西传至西亚,东传至东南亚和东亚。近代以前,我国的胡椒主要依赖于进口,在物资匮乏、胡椒又备受追捧的中国古代,胡椒自然就贵了。
胡椒最早记载在成书中是晋代的《博物志》,载有胡椒酒及其制法。胡椒大规模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唐朝。
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记载道:
“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一个“皆用之”,说明到唐朝中后期胡椒已经被人们接受。
宋到元代胡椒贸易、消费更盛,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载杭州“每日所食胡椒四十四担”,但此时胡椒仍未完成由奢侈品向日常用品的转变。
胡椒不仅是食俗之物,也是财货的象征。胡椒和黄金白银一样,可以做为财货存储起来,是财富的象征。
这一状况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才有了质的改变。依据《明史》、《明实录》记载,当时仅通过朝贡向中国输出胡椒的国家就有许多,比如琉球、暹罗、安南、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等国。
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买了大量的胡椒,又通过朝贡贸易用珍宝换来了大量的胡椒。到了宣宗年间,胡椒库存300万斤,由于当时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严重,财政非常困难。
所以用胡椒当作官员俸禄,每斤胡椒算一两银子,但实际上郑和在东南亚的买价是一两银子100斤。明末时,普通中国人已经可以大量食用胡椒。
中国成为胡椒这一重要国际商品的消费国。正如徐光启著书所说:“胡椒出摩伽陁国,呼为昧履支,今南番诸国及交趾、滇南、海南诸地,皆有之。已遍中国,为日用之物矣。”
虽然徐光启在书中记载当时海南已有胡椒种植,但现在有迹可循的胡椒引种历史定格于1947年。这一年,海南琼海县华侨王裕文首先从新加坡带回胡椒苗,在其家乡温泉镇加超村种植。
胡椒在近代以前大都来源进口,价格高昂。
众多香料中,沉香自古以来被列为众香之王,有“香木中的钻石”之称。
历史上,沉香被认为有拂浊扬清、提神醒脑之妙处,还被认为有上通天神之作用。而文人雅士亦以闻香品香为风尚,至宋代达到顶峰,不仅居室厅堂皆薰香,聚会宴席亦焚香助兴,平时修炼亦以香遣寂除烦,获得内心宁静,以至成为“香道”,甚至有“以香观心”之说。
有诗“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和。岂若炷微火,萦烟弱清歌”,是说富贵人家为显示富丽豪华,奢侈地把沉香当成火烛在庭院里烧,何其浪费,不如一小块一小块地点燃,青烟缠绕,清新典雅。
从中也可见在古代,收藏拥有沉香,已成为攀比竞富的标志。据史载,唐代就有“斗香”的习俗,“各携名香,比试优劣”。
在《海外集》中,苏东坡还写到“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可见沉香是海南当时一大产业,而且极其珍贵,要用牛才能向黎族人换到沉香。
沉香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效用,可以美化妆点日常世界。比如魏晋时期就流行以沉香熏衣,达官贵人中皆有衣服、被褥都要薰香的习俗。
唐诗人元稹也描写过:“藕丝衫子柳花裙,空着沉香慢火熏”。《红楼梦》也经常写到贾宝玉的衣服经常隐隐飘香,其实就是用沉香熏出来的。
古代的海外贸易中,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是世界市场上需求最大的两项商品,同时中国也是东南亚和南亚生产的香料的主要消费者。宋元时期从南海进口的商品中,香料约占70%。
《宋会要》职官四四之一八、一九记载绍兴三年进口品总计212种,其中香药177种、珍宝11种、手工业品14种,其他资源性商品10种。
由于古代的香料主要依赖于从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区进口,数量少。而香料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着香料有着较大的需求量,因此香料的珍贵程度就不足为奇,曹操留给夫人们些许香,也够她们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