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宫有佳丽三千 唐玄宗却为何独宠杨玉环
2017年12月15日
来源: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字号: 】【打印

    公元740年的某一天,大唐王朝的华清宫内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在一曲缥缈婉转动听的乐声中,一位美貌非凡的仙子翩然舞进了华清宫。只见,她一袭霓裳羽衣,仙子般翩翩起舞,悠扬玄妙的乐声,轻盈舒缓,柔软缥缈,优雅浪漫,使人忘记此处究竟是天上还是人间,竟有如此美妙绝伦的乐曲,如此雍容华贵、婀娜多姿、婉约动人的舞姿。唐玄宗看着娇媚多姿的舞者,激动地大加赞赏道:“仙姿妙乐、仙姿妙乐啊!绝配、绝配!”

    这美貌的仙子就是日后的贵妃杨玉环,而这美妙绝伦的乐曲就是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这两者也成为了大唐盛世的专属代名词。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被誉为“历史上最有名的舞”的《霓裳羽衣曲》,经过一千多年岁月激流的冲刷,作品本身早已荡然无存,而唐代诗人们的这些锦绣诗篇,以及其他一些零星的文献记载,在给我们留下几许瑰丽的霓虹片羽影像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扑簌迷离的谜题。

    《霓裳羽衣曲》由何人所作?唐玄宗是不是它的作者?这一问题至今仍未能详其究竟。

    一种说法认为《霓裳羽衣曲》是由外国传来的。

    据《唐会要》记载:公元720年,突厥侵犯至甘、凉等州,凉州都督杨敬述守城失败。杨敬述虽战败,但他向唐玄宗献上了《婆罗门曲》。婆罗门即天竺,也就是今天印度的古称。这是一支与唐朝乐曲风格大为不同的外国乐曲,结束时轻声渐缓,不像一般唐朝乐曲终声音高亢,嘎然而止。唐玄宗听后满心喜欢,对此曲稍加润色后配以歌曲,遂改名为《霓裳羽衣曲》。

    另一种说法认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登高望远女儿山仙女庙后有感而作的。女儿山在今河南省阳县境内,为唐朝东都连昌宫的一大美景,是唐玄宗东巡的览胜之地。中唐时期的诗人刘禹锡在《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小臣斐然有感》诗中就这样写道:“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按这种说法,唐玄宗登高远望仙女庙,产生了奇幻的联想,归来后创作了《霓裳羽衣曲》,但只写了前半部分,等到后来杨敬述带回《婆罗门曲》,才削成全曲,并配以歌舞。

    但最为大众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唐玄宗游月宫后作《霓裳羽衣曲》。这种传说荒诞神奇,却有其特殊的生活体会和历史依据。唐玄宗崇奉道教,所创作的不少乐曲都与道教神话传说有关,所以在梦中闻奏仙乐而领悟创作灵感,也合乎情理。

    晚唐诗人郑嵎在《津阳门诗》中就引述当时流传的一个故事:唐玄宗中秋月夜梦游仙界,在月宫见到了数百个“素练霓裳”的仙女“舞于广庭”,就默默记下了曲调。可是当他回来后,只记起了前半部分。正好,杨敬述所进的曲子创作成基本曲调,命名为《霓裳羽衣曲》。

    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是说,《霓裳羽衣曲》完全由唐玄宗所创作。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霓裳羽衣,即天上仙女翩翩起舞,多么美丽、多么令人神往的意境。而一个皇帝,竟有如此高的艺术创作水准,在中国历代是很少见到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对《霓裳羽衣曲》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幻想。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11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