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多次表达了对赵云、关羽的欣赏,尤其是关羽,曹操为了得到关羽费尽心机,最终关羽没有降曹。即便是如此,曹操也不忍杀之。对赵云更是如此,长坂坡单骑救主,曹操不让放冷箭。
当然,《三国演义》是演义版的故事,多了太多文学创作的情节。事实上,在《三国志》等正史上,有曹操欣赏他们的表述,但是并没有小说中那么情真意切。有意思的是,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曹操欣赏东吴文臣、武士的记载。
曹操不了解东吴吗?当然不是。东吴没有大将吗?当然不是。东吴的大将各个都很勇猛,如太史慈、甘宁、周泰、黄忠、程普等,不仅文韬武略惊人,冲锋陷阵也都是不怕死的好汉。曹操为何从未表达任何一句对这些人的渴望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参考陈寅恪这样大家的观点了。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分析过三国的阶层与权力结构问题。根据陈先生的分析,曹魏与蜀汉都是寒门集结,借用武力崛起的代表。陈琳在袁绍处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中,将曹操说成是赘阉遗丑。
曹操祖父是阉宦,这点让曹操在东汉末年仕途极为不顺。曹操为了打击豪门士族,在招贤的时候,往往是重才而忽视德。而曹操最大的威胁不是刘备,而是世家大族的集团,如司马家族、袁绍家族等。
东吴的政权结构是,江东世家大族拥护有武力的中等士族孙氏,连盟自保的政权。东吴的核心是世家大族。蜀汉与曹魏一样,政权的核心是寒门出身的人。刘焉的东州军、刘备的荆州军都是以寒门出身的为主。蜀地的益州贵族经过刘焉、刘璋两代,已经没有多少实力了。
对曹操来说,吸引刘备集团的大将,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毕竟,出身相同,很容易有共同语言。东吴的大将就不同了。他们都出自豪族,对曹操是一百个看不起,曹操想得到他们,无非是自取其辱。
曹魏的灭亡也是因为世家豪族的再度崛起,拥戴豪族司马家,最终取代了曹魏。然而,拥护司马家的两大股势力,一股来自袁绍旧部,另一股来自东吴大族。东吴大族一直羡慕和模仿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所以早已被同化。
等司马家上台的时候,他们就匍匐司马家族脚下,成了顺民。这就是三国的整个权力格局与人才流通问题。遗憾的是,曹操想要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得到。这并不是因为刘备很会用人,最重要的是,曹魏人才太多,刘备麾下的人进入后,几乎没有太多前景。
曹操喜欢的关羽、赵云,以及被他骂为“诸葛村夫”的诸葛亮,其实都是中下级出身,与曹操的阶级是一致的。他们本该走到一起,历史却戏剧式的让他们成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