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走散了
杨绛心爱的女儿钱瑗长大后,热爱教育事业,成为了一名老师。她在北师大担任博士生导师,不仅要教北师大的课,还要兼顾北大、北外。每天从早忙到晚,经常忙的连轴转。
杨绛心疼女儿,她偷偷问钱瑗:“能不能稍微偷点懒?”
钱瑗只是微笑着摇摇头。
到了1996年,钱瑗腰疼的厉害,确诊为晚期肺癌。
杨绛听了,顿时五雷轰顶。因为那时候,钱钟书已经患病多年,奄奄一息。
杨绛本打算今后和女儿相依为命,谁知竟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钱瑗知道自己即将离开,她愧疚的对妈妈说:“娘,你从前有个女儿,现在她没用了。”
杨绛听了,顿时喉咙被卡住了一样疼,眼里不住地流。
女儿走的头一天,杨绛强壮镇定,她安慰到:“安心睡觉,我和爸爸都祝你睡好。”
第二天,钱瑗带着笑意,在安睡中去世了。
钱瑗的骨灰被埋在北师大校园一棵雪松树下,这是她生前每天经过的地方。
杨绛曾经悄悄的来到树下,只不过停留片刻就走了。
这棵树是圆圆的化身吗?
不是的,因为圆圆已经不在了。多看一眼,只会更加心痛。
苏东坡有悼亡词:“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杨绛套用其词说:“从此老母断肠处,明月下,长青树。”
在人世间打扫现场
1994年,因为旧病复发,钱钟书住进了医院。年老的钱钟书体弱多病,全靠杨绛悉心照顾。
杨绛怕钱钟书寂寞,她总是絮絮叨叨说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用无锡土话交谈,说到高兴处,钱钟书会露出久违的笑脸。
钱钟书去世前陷入昏迷状态,短暂清醒时留下一句话:“绛,好好里(好好生活)。”
1998年12月19日,被病魔折磨四年之后,钱钟书去世了。
钱钟书的遗体被火化时,杨绛久久不愿离开。
“杨先生没有流泪,钱先生火化时,她就在那里看着,不忍离去。”杨绛的一位学生回忆说到。
钱钟书走后,杨绛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可是我压根不能逃,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对于杨绛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整理钱钟书作品和手稿。钱钟书的手稿数量庞大,整理后发现竟然有7万多页。
有一次,《钱钟书手稿集》的编辑来取资料,只见杨绛桌上堆满了手稿。有些手稿长期存放,已经变脆易坏。
杨绛只能一点点先把笔记粘好、晾干,再整理。
这位编辑发现杨绛双眼红肿,他知道杨绛为了早日整理出手稿,一刻也不敢停歇。
编辑劝说杨绛:“先生,您休息会吧!您的身体和眼睛禁不住这么熬呀。”
杨绛嘴上说着“好好好,我知道的”,手却没有停下来。
那一年,杨绛已经年近90岁了。
因为杨绛孜孜不倦的努力,钱钟书去世后,依然有作品问世。
杨绛认为,钱钟书的笔记最好的保存方法:公之于众。这样才能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晚年的“黄金时期”
常人道:女人的黄金时期在20多岁,从此以后走下坡路。
而杨绛的一生证明:只要你不停止学习,哪怕到了90岁,依然是黄金期。
1997年钱瑗去世,
1998年钱钟书相继去世,
人世间最爱的两个人相继离开了杨绛。
钱钟书和钱瑗还在世时,朋友提出建议:把一家三口的幸福故事记录下来。
那时,躺在病床上的钱瑗“主动请缨”提笔,回忆小时候和爸爸妈妈的幸福时光。钱瑗去世后,杨绛承担下《我们仨》的写作,完成女儿和自已的心愿。
杨绛笔下的钱钟书、阿圆有多讨人喜欢,她的思念就有多痛苦。
经过一个世纪风雨,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杨绛经历了太多生死离别。
她想把亲人永远留在世上,只能用文字记录下来。
杨绛回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92岁那年,杨绛写出了《我们仨》。
读《我们仨》时感受到了一家三口的温馨快乐,却忘了杨绛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泰然处之的面对孤独终老。
一个女人历经两个世纪,风雨洗礼,内心的强大已经无法想象。
从友谊始 到友谊终
杨绛受到读者喜欢,除了她的文学贡献,还有为人处世的智慧。
费孝通,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他和杨绛中学时已经认识,到了清华又成了校友。
年轻时,费孝通一直喜欢杨绛,他把杨绛称为“初恋”。而杨绛呢,却未曾对他动心。清华偶遇,钱钟书对杨绛一见钟情。两个男人爱上了同一个女生,暗中较劲是免不了的。
可惜,费孝通遭遇的是清华第一才子—钱钟书。杨绛倾心于钱钟书,选择和他共度今生。
据吴学昭在《听杨绛谈往事》中记录:1950年,费孝通做了全校性的“师范报告”。
报告中,费孝通检讨他“向上爬”的思想最初是“因为他的女朋友看不起他”。
这个女朋友,指的就是杨绛。
半个世纪过去,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成了白发老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曾去拜访杨绛。
杨先生送他下楼时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杨绛一语双关,等于谢绝了他的访问。
杨绛曾经对费孝通说:“我们可以是朋友,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
对待男女关系,杨绛绝不拖泥带水。作为女人,她懂得与旁人的交往界限,从不越雷池一步。
她懂得隐忍,但不代表没有底线;她善于交友,但不代表没有原则。
我们仨团聚了
大家喜欢杨绛,不仅仅因为她美丽,更佩服她经历美好和磨难后,还能不忘初心。她对所有的赠予全盘接受,无论好坏,随遇而安、宠辱不惊。
王小波说: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就算独处,也不会寂寞。一个人一生很长,跟一个有趣的人共度一生,才不枉此生。
杨绛对钱钟书那句:“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钱钟书深情表白杨绛:“从此我们只有死别,而无生离。”
一个深爱自己丈夫,一个懂事贴心的女儿,
杨绛做到了一个女人的极致。
2016年5月25日,杨绛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你们仨终于团聚了,这样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