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司马懿是才是最后的赢家。他少有才名,被曹操强行征召为官后,却因有狼顾之相,遭到了曹操的猜疑。之后他傍上曹丕,开始受到倚重,到了魏明帝曹叡期间,先是两度抵御诸葛亮北伐,然后大破辽东叛军,再次成为托孤大臣。公元249年,他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开始把持朝政。他去世之后,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继承把持朝政,为司马家族取代曹氏做着准备。他的孙子司马炎,则建立了西晋,并完成了大统一。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他最终博弈成功,但是他的经历,并不算一帆风顺。在曹操时期,他备受猜疑,在曹叡、曹芳时期,先有曹休、曹真压他一头,后有曹爽独断专行,他只能保持低调,甚至装病,才能保护自己及家族无损。众所周知,司马懿从来不甘居人下,但是在曹爽把持朝政的时候,他却多年担任没有实权的太傅一职,后来更是远离朝堂,装病在家。由此可见,司马懿的性格中,有着能忍非常能忍的一面。在曹爽权势最盛的时候,他能够想出装病的“妙计”,并能装的惟妙惟肖,可见他非常会演戏。通过忍耐和演戏,降低了对方的防范心理后,他把握住时机,适时出手将其一举诛灭,可见其处事稳准狠。把司马懿性格中的这些特点加以概括之后,我们不妨用阴柔一词来形容。
司马懿的阴柔,不仅表现在内斗中,在御敌之时,他更是运用的恰到好处。当初诸葛亮驻兵五丈原,他奉命迎敌,却一直坚守不出。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不便,打不起消耗战,为了逼他出战,诸葛亮命人为他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对他进行羞辱。当今社会,也没有几个男性,能够接受被人称为伪娘,何况是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呢?可是原本应该盛怒的司马懿,却没有愤怒出战,而是收下了这份“大礼”,并向使者询问起了诸葛亮的饮食起居。虽然他的询问,并非因为关心诸葛亮,而是为了判断诸葛亮的身体状况,以便制定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但是他面对这等羞辱,却能够面不改色,并不动声色的耗死了诸葛亮,不可谓不阴柔。
不过最能够体现他这一特点的,并非正史记载,而是《三国演义》的描述。在演义第九十回中,司马懿闲居宛城,而诸葛亮在与曹魏的交锋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胜利,又得到了孟达的降书。此事让诸葛亮高兴不已,司马懿却仰天长叹。此时魏明帝曹叡为了抵御蜀汉,重新起用了司马懿。结果司马懿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必不是与迎战诸葛亮,而是克日擒孟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件事中,司马懿如何体现了自己的阴柔。
一、料敌先机
当初司马懿刚刚受命迎敌,就有人前来举报孟达欲反,司马懿听完之后,以手加额,分析了一番之后,得出结论道:“此贼必通谋诸葛亮。”并一眼看透了如果孟达能够成事,可能会导致的局面,那就是“两京休矣”。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不难看出他之能,毕竟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派人安抚
在看清孟达的目的之后,他没有大张旗鼓的讨伐,而是先派出了手下梁畿,“星夜去新城,教孟达等准备征进,使其不疑”,也就是说,他向孟达表明了自己的信任,对孟达进行了安抚。此举之后,孟达不再着急造反,司马懿为自己的大军争取到了时间。这一点也是他能够克日擒孟达的关键。
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孟达既然想反叛,一定会防备司马懿大军,不过他料定司马懿需要先向曹叡请命之后,再率大军前来,前后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是司马懿并没有如何所料,而是选择了先斩后奏,并日夜兼程,将一个月生生缩成了八天。因此当他出现的时候,孟达还什么都没有准备,只能束手就擒。
正是因为司马懿的这一性格特点,他才能够得以把持曹魏政权,才能够让诸葛亮无计可施,才能够在那个混乱的时代笑到最后,为子孙奠定以晋代魏的基础。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司马懿无愧于“冢虎”之称。毕竟“冢虎”之意,便是盘伏在石冢中,待时而起的老虎,即能让人毫无防备,又能稳准狠的出击,一招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