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如何“忘忧”都是人们思考的终极命题之一,希望把烦恼彻底忘记,的确是一件让人为难的事情。或许正因如此,人们才在《山海经》中想象出各种忘记忧愁的方式。
鯈[tiáo]鱼
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这段文字被记载于《山海经》《北山经》篇目中。儵鱼形状像一般的鸡,但长着红色羽毛,而且它还长着三条尾巴、六只脚、四个头,叫起来的声音与喜鹊的鸣叫相似。
《山海经》中的各路神兽,很大一部分要么是食材,要么是中药,这只儵鱼最让人称奇的也就是“食之可以已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无忧无虑。
关于儵鱼能忘忧的说法,并非只有《山海经》。在《山海经》之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就探讨过这个问题: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原文就此告终,其实如果我们还可以替惠施设定一句回答:知子莫若父。
朏朏[fěi]
在《山海经》中,朏朏和鯈鱼一样,都有着可以让人忘忧的功效。根据《山海经》记载: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根据文字记载,朏朏生活在牛首山往北四十里一座名叫霍山的地方,朏朏的外形像狸猫一样,不过它长了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还有像是马颈上的长毛。
朏朏到底是什么呢?清代的郝懿行在《山海经》中笺疏认为:风貍似兔而短,人取笼养之,即此也。
有观点认为是风狸。不过,风狸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它还有一个更加霸气的别名叫风生兽,似貂而青色。
风生兽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才能将其杀掉,但是只要其口入风就会立即复活。
显然,朏朏和风狸并不吻合。实际上,曾有人对朏朏的相关记载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朏朏的原型是古代的猫。尤其是孤独的单身狗,很多都会选择撸猫吸猫,这似乎可以忘掉一些烦恼,也算具有解忧的功能。实际上:养猫之后,不过是从孤独的人变成了孤独的仆人,不仅本质没变,地位还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