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说三国的一大奇观是“智慧在民间”
2018年01月25日
来源: 新浪历史
【字号: 】【打印

    三国时代可以说英雄辈出,无论文韬武略皆各展风姿,《三国演义》实际上就是一部各路英雄叱咤风云、荟萃一炉的故事总集。而且由于诸侯割据,战乱频仍,有点才干的人就有机会出来表演一番。于是,民间的智慧得以大爆发,得以驰骋沙场,傲视公侯,即使像曹操、刘备、孙权等霸主,也非来自庙堂,而有着各自的民间背景。就连那个大奸相董卓也是来自大西北的苍狼。智慧在民间、英雄出草野,真可以看作是三国的一大奇观。

    智者、读书人的代表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东汉末年,董卓乱京,群雄并起,他孔明还在家乡务农,充其量据有的是民办教师的“讲台”。哪个卖官鬻爵的大员会选用一个田间吟诗的农民为官呢?是董卓之乱成就了孔明这样的民间奇才,是这些民间奇才风云际会、群策群力,才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史诗。直到现在读者的眼前还“飞扬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容”。山野村夫,不只诸葛亮一人,徐庶、庞统、吕蒙、郭嘉等也都出身于民间。

    诸侯、武将中更是以民间人士为主体,最有代表性的是刘备、关羽、张飞,无非以卖草鞋、绿豆、杀猪为业,尽皆市井平民而已。刘备虽号称皇叔,其实也沦落为一介草民了,贴了皇家标签,草鸡也变不成凤凰!赵云当初跟着公孙瓒,混不出名堂来,曾经占山做了一阵子草寇。平民而又平民者也!然而,他们毕竟是民间智者,集合到一起,也闹腾出了一个三分天下。刘备阵营全是起兵于民间的草根精英,他比之孙权子承父业来得艰辛许多,完全靠打拼。

    英文中有句谚语,叫“宝贝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对这句谚语,想必两千年前的诸葛亮、吕蒙、郭嘉等名士感触颇深。这三位是三国的扛鼎人才,皆出自寒门、来自民间,分别被三国之主刘备、孙权、曹操本着唯才是举的原则纳入。如果他们投入的是其他十几路诸侯的怀抱,还会有后来的大展宏图吗?

    三国曹孟德显现了求贤的大气度,不问出身,礼贤下士。魏蜀吴的重要谋臣与战将大多来自民间。正是民间人才,构成魏蜀吴三国各自强大的人才智库。随便扯出来一个陈宫,费劲巴力弄了个县令干干,也没什么名堂。后来曾一度跟了曹操,又跟了吕布,说到底是一个从民间混出来跟错了主子的谋士。

    人才在野不在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个对民间关闭招聘大门的地方,能得到多少真材实料?曹操搞的那个“月旦评”倒是发现了一批民间和氏族里的人才,譬如邓艾、钟会等人。所以,曹魏的发展就远远胜过蜀汉与东吴。到了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人才”,尤其是藏龙卧虎的民间才俊。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实际上就是民间草根人才成就的世界性的大气候!

    三国时代那么好的出人才的环境,也还有不少民间人才依然在民间,没有一展英雄风采。最有代表性的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是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的老师,三国时代水平最高的民间博士生导师。一生没有出山,坐看云起云飞,花开花落。有人说: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司马徽不适合出山,当当博导教授可以,掌军理政可能不行。这种说法太绝对,没有多少历史根据。老郑以为,他不是不想出山一展身手,是他比诸葛亮们看得更远,没有真正的明主,成不了定夺天下的大气候。据说曹操后来想启用司马徽时,他已经老病缠身、与世长辞了。那么,这个人才是不是浪费了呢?没有啊,他那帮弟子高徒不是已经证明了他的非凡价值了吗?不止司马徽,还有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庞德公等也没有出山,依然是荆湘山野乡间散淡的人啊!

    这说明民间人才储备非常丰厚,是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是有没有曹操、刘备的眼光与胸怀,决定了找不找得到、用不用得上那些草根大才郭嘉、诸葛亮、吕蒙、赵子龙们!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15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