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口嚼食品,深受广大青年人喜爱,是他们年轻、时尚的年龄标志。在约会、社交等私密、公众场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就如化妆一样,既尊重了他人,也美化了自己。
以科学的角度界定口香糖,它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树油脂为胶体的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供人们放入口中咬嚼的糖。是很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一种糖类。不但可吃,还可玩。在提升口腔健康的同时,通过咀嚼带来面部肌肉运动,在认知领域也具有多重功能。
西方认为,口香糖源于美国。1836年,墨西哥的一位将军在贾森托战役中被俘。被释放后,他带着一种晒干了的人心果树胶到了美国纽约,想和冒险家一起研究以此代替橡胶。他带着树胶去见美国泽西市的冒险家亚当斯。但以它代替橡胶的试验失败了,将军因欠债逃之夭夭。在和将军谈话时,亚当斯发现他不时地从口袋里掏一小块树胶放进嘴里嚼,亚当斯的儿子对这东西也挺喜欢。一天,亚当斯在一家药店看到店主卖给小女孩一块石腊(当时,石腊是人们用来嚼咬的)。这事使他想起那位将军的树胶和他儿子的兴趣。于是,亚当斯和药店老板商定,由他把将军带来的树胶加工成圆球状的新的嚼咬物。接着,亚当斯买进一批树胶,租了房,开始大批量生产,这就是最早的口香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试验口香糖合成剂和合成树脂糖,并取得成功。从此,口香糖走向世界。
其实,我国古代早就有类似的“口香糖”。
据汉代应劭《汉宫仪》记载:“尚书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从此,鸡舌香成为历代显贵们的推崇时尚。五代草本学家日华子在其著作中提道:“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至今方书为然。”
原来,鸡舌香又称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果实,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稍淡,功力较逊,在我国海南有栽培。
古诗中,亦有诗人多次写到鸡舌香。唐代刘禹锡《郎州窦员外见示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唐代黄滔《遇罗员外衮》;“豸角戴时垂素发,鸡香含处隔青天。”唐代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年。”元代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鸡舌遥闻韵,猩唇厌授餐。”明代《金莲记》:“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鸡舌香有此功用,自然受到达官贵人的欢迎。《三曹集》中《魏武帝文集》曾有尺牍(尺牍也就是信)一封,名为“与诸葛亮书”,其文曰: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说的是曹操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并送给诸葛亮五斤鸡舌香。
不过,从上述古诗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一般的人是嚼不起鸡舌香这种“口香糖”的,而只有在朝为官的人才可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