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武帝能坐马桶见卫青 见此人却要穿戴整齐
2018年02月05日
来源: 搜狐历史
【字号: 】【打印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多种不同评价的人。但不管怎样评价,他都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性格果敢刚毅,能够开疆拓土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个好大喜功,乾纲独断,说一不二的人。除了他的祖母窦太皇太后外,史书上还没有记载过他怕谁。然而,竟有这样一个人,不但敢违皇帝的旨意而行,而且还时不时触摸真龙天子的逆鳞。而惟我独尊的汉武帝,却从未降罪于他,反而对他尊重有加,甚至还有点敬畏他,这个人就是主爵都尉汲黯。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汉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是一个很严肃也很严格,以至让人十分敬畏的人。

    汉武帝即位后,汲黯为谒者(即中书令或使者)。不久,东越各部落之间发生相互攻击事件,汉武帝派汲黯为使者,前往视察,以便安抚。可他只走到吴地,还未到东越,就返京了。回京后,即向汉武帝汇报说:“越人之间相互攻击,是他们固有的习俗,不值得天子降尊派使者去处理。”虽然汲黯没有按照皇帝的旨意到东越去处理事件,但皇帝并未怪罪他,反而赞同他相机而行的做法。这件事历史记载并不详细,但可以肯定的是,东越人的事情本身并不大,而是被地方官员上报朝廷时夸大了。汲黯走到半路,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感到自己再去,反而会使事件复杂化,所以就返了回来。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上边如果插手、干预下边的事情太多,反而容易使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汉书.汲黯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件事:河内郡失火,大火烧毁了千余户,汉武帝派汲黯为使臣,前去视察处理。汲黯处置完毕回京后,向皇帝写了一个报告:“河内郡失火,是百姓家用火不小心而引起的,由于房屋毗连火势蔓延而烧毁了千余户,这只是一个偶发的不幸事件,不足以使皇帝为此忧惮。而需要皇帝特别重视的是,臣在途经河内郡时,看到当地受洪涝与旱灾祸害的贫民就有上万家,有的因为饥饿,己经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臣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和权力,在没有请示皇帝的情况下,持符节以皇帝的名义,命令河内的地方官吏,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现归还钦差符节,请皇帝治臣矫诏之罪。”皇帝不但没有治汲黯的越权之罪,反而认为这件事办得很好。可惜,古往今来,像汲黯这样敢于越权为百姓办好事的官员并不多。

    事后,朝廷派汲黯去做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做县令不能发挥他的作用,就称病回乡去了。汉武帝知道后,复召汲黯回京,封为中大夫。汲黯又数次对皇帝进行激烈的直谏,这种直言不讳的性格,让他在朝廷无法久待。不久,朝廷将汲黯迁任东海太守。

    汲黯推崇黄老之学,对其管辖范围,主张无为而治。到了东海任上,便自己选任下属官吏。他只管牵涉全局的大事,从不苛求小事细节,以便让下属充分发挥作用。虽然他经常生病,躺在内府不能出来视事的时间多,但一年过后,东海郡大治,官民众口一词,莫不称赞汲黯治理有方。汉武帝知道以后,立即召汲黯回朝廷,擢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汲黯处理政务,奉行清静无为,主张从大处着手,而不局限于条文拘囿。他为人处事,个性倔傲,不注重礼节;不能容忍别人的错误,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因此,他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包括对待皇帝,也从不看脸色行事。斯时,汉武帝把全国有名的文人学士都集中到了京城,写赋作文,歌功颂德。皇帝正为这件大兴文治的壮举得意之时,就忍不住问汲黯对此事有何看法,汲黯毫不客气地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太多,又把声望看得太重,而表面上却要装着去施行仁义,这怎么可能取得像唐尧、虞舜时代那样的政绩呢?”汉武帝听后非常生气,脸色都变了,并停止了早朝。公卿大臣为此忧心仲仲,并数落汲黯。汲黯却说:“天子设置公卿辅佐之臣,难道是为了阿谀奉迎、顺承上意,而陷天子于不义的吗?况且身在其位,再明哲保身,也不能有辱自己应对朝廷承担的责任呵。”多么掷地有声的尽忠报国之言呵!退朝回宫后,汉武帝对近侍说:“太过份了!汲黯怎么这么戆愚呢?”看来,汉武帝对汲黯的愚直和忠心是又恨又爱。

    汲黯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有一次病了三个月,皇帝虽然数次派人探望,但汲黯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这一天,庄助又来帮汲黯请假,汉武帝就让庄助谈谈对汲黯的看法,庄助说:“如果让汲黯任职当官,他的政绩不一定会超过别人,但让他辅佐君主守成,就是有孟贲、夏育这样的古代猛士的胁迫和利诱,也是不能夺其忠诚之志的。”汉武帝感叹道:“是啊!古代有与国家共存亡的社稷之臣,而汲黯就是当朝的社稷之臣呵!”

    汉武帝十分尊重汲黯,甚至到了礼让敬畏的程度。当大将军卫青进见皇帝时,汉武帝有时就坐在厕所的马桶上接见;当丞相公孙弘宴请时,汉武帝有时披着头发,连冠冕都不戴;唯独见汲黯时,汉武帝要穿戴整齐,以示尊重。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武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斯时,武帝未着冠,远远望见汲黯走来,就急匆匆躲避到帐幕后,连汲黯所奏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让身边的人代表自己,批准了汲黯的奏请。就因为没有戴帽子,汉武帝连见都不敢见汲黯,可见汲黯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其见敬礼如此。”(见《汉书.汲黯传》)

    就连淮南王刘安谋反,都对汲黯有所惮忌。刘安说:“黯好直谏,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见《汉书.汲黯传》)

    汲黯的所作所为,之所以为汉武帝所赏识、尊重、敬畏;之所以为史家所褒奖、宣扬、赞颂;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忠心为国,实心办事,有与国家共存亡的胆识。正因为汲黯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他也就无所畏惧,那怕是面对皇帝。“无私无畏,无欲则刚”,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这个道理,既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官之道。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