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陈彦刊发于《人民文学》2017年第十一期头条的长篇小说《主角》出版了单行本。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小说仍以作者熟悉的戏剧界为题材,讲述了一代秦腔传奇人物的故事。作品延续作者一贯以小人物为中心,为小人物立传的写作模式,刻画了一代秦腔金皇后忆秦娥这一形象,并辐射一大群周边艺人,讲述了这一剧种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艺人的命运。虽然后来忆秦娥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主角,但一开始她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人物,刚进剧院从事帮厨喂猪的最底层工作,住在灶门口。作者在创作谈中也指出,一个主角依靠的是一个团队一连串如行云流水般的协同动作才把主角天衣无缝地送上前台。这种关于幕后工作的书写在作者之前的长篇小说《装台》里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而《主角》对此的书写仍可谓不遗余力,由此作者通过小说讨论了“谁才是生活的主角”这一严肃的问题。
《主角》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写舞台上的主角,小说围绕着一个名叫忆秦娥的秦腔演员展开,描写她从11岁拜师学艺到51岁功成名就的生命历程和舞台生涯,又从忆秦娥写到她女儿宋雨,时间跨度40多年。作者试图通过戏剧舞台生活的一角,窥探一个时代的脉动与一个群体的生命律动。小说的叙事场景也在不断扩展拉开,既有乡村也有都市,既有国内也有国际,既有情场也有生意场,甚至还有人间天堂和地狱的对比。小说时间跨度大,从改革开放一直写到当下,对近半个世纪的时代风云变化也有较多的着墨之处,用秦腔艺人的视角串联起了整个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个体命运沉浮附着在时代的巨变之上。整部小说有两条大的主线,一条是忆秦娥一步步成为秦腔名伶的打拼故事;另一条线是忆秦娥被迫卷进纷争的故事。忆秦娥仿佛从一开始就被牵着鼻子走,相继被师父挖掘,被选进县委领导层,被省级剧团引进等等。她自己本身更多的还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小时候险些被性侵的经历让她对爱情和异性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这些不幸的经历笼罩影响了她的一生。
《主角》是一部宏大之书,是用“生命灌注的人间大音”,涉及戏曲文化、历史变迁、社会变革、艺术境界、女性主义等多个领域。比如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理解,《主角》也是一部探寻女性命运的作品,无论是主人公忆秦娥还是胡蔡翔、米兰,抑或是楚嘉禾、惠芳龄等年轻一代,都被时代卷进来,演绎了各自悲情的一生。再比如,小说借忆秦娥之口多次谈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艺术境界问题。总之,小说通过小人物的成功之旅书写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困扰描写,将小说的主题进一步升华,在延续为小人物立传的基础上,反映了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
聚焦小人物的书写可以说是陈彦小说最大的特点与亮点。早几年出版的《装台》描写了一群常年为专业演出团体搭建舞台布景和灯光的人,以一个装台人为视角,描写西京城里的人生百态。《西京故事》改编自同名戏剧,讲述了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的普通人的故事。作品展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村人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于平凡中传递一种折不弯、压不垮的人性品质和人格力量。他的作品总是着力展现这些身处生活底层的普通人的生命价值与尊严,让人们在对其满怀爱与悲悯的同时,生发由衷的敬意。
而在《主角》里,不仅忆秦娥是主角,那些配角,也都是以自己生命为轴心的主角,由舞台到生活无不如此。诚如作者所言,小说涉及二三百号人物,他们都在自己的轮盘上争当着主角,即使是厨房的大厨、二厨,也不免有主次之分,纵是阴间的牛头、马面,谁走前,谁走后,谁为主,谁为辅,也都是大有讲究的。因而,主角是一种象征,生活中谁都是主角,谁又都是配角。或者说,普通人才是生活的真正主角。这也是陈彦聚焦小人物的书写一以贯之的基石。即便是主角,在作者看来,也是整个行当吃苦最多的人,这种基调夯实了作者对小人物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歌颂与褒奖。
陈彦的写作一直有着深远的文化根脉,这或许与他长期从事戏剧方面的工作相关,中国的戏剧和戏曲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每部作品在写人的同时都兼及文化,比如《主角》的底蕴也源于传承有序、扎实又坚韧的秦腔文化根脉之上。比如小说中对“存”字辈的“忠孝仁义”四位各怀绝活的老艺人的描写就是这种书写,这并不是闲笔或者小说结构的需要,而是与文化传承有关。小说也对戏剧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除了人物的刻画,作者还对戏剧传承与保护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因为作者一直从事相关的工作,在他看来,所有地方戏曲,都是当地地理人情以及生活形态的高度凝练,戏剧需要科学保护与传承,因此小说也给出了相应的反思。
《主角》较陈彦之前几部作品更为成熟,叙述更为老道,思考的问题也更深入。作品努力寻找人性的闪光点和人类温暖的一面,为勤劳吃苦敢于拼搏的普通人立传,为小人物带去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