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们皆推崇为官,许多文人寒窗苦读十年,只为了一朝中得科举,谋求一官半职,为江山社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然而,在清朝时期,有个职位,名为太医,却不是特别受人待见,许多名医宁愿在民间自己解决生计,也不愿意入宫治疗。倘若要细细探讨此中缘由,需以利弊观之。
先来看看入宫成为太医有何“利”。
倘若入宫为官,于钱财方面,可以有俸禄,能够养活一家老小;于权势方面,有着一官半职,还可以看的到天子圣颜;于名声方面,能入宫为太医之人,在外人看来都是本朝代医术佼佼者,为人们所尊敬;于医术方面,能进入太医院之人,要么是医术高超之人,要么是有权势之人,在太医院之中,同道中人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增长医术。
虽说入宫为官,在钱财、权势与名声方面有着很大的好处,但所要承担的风险自然也是不小的。
其一在于“伴君如伴虎”,人们皆知,皇帝可以掌控其臣民的生死,有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太医。倘若皇帝生病,治好了或许会给嘉奖,但一旦治疗期间出现问题,又或者最终没有救了皇帝之命,那么引来的便是杀身之祸。如太医为光绪帝治疗之时,此时光绪帝正值心情郁闷之际,心火难消则病难治愈,但光绪帝却因此责备太医为庸医,并加以惩罚。
其二在于倘若一个名医入宫治疗效果极佳,那么很有可能一辈子就需要被变相留在京城,失去自由。清朝慈禧期间的薛福辰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人在慈禧患病之时,被人举荐入宫为慈禧治疗,治疗效果颇佳。原以为看完病就可以回家了,但慈禧太后却强行将薛福辰留在京城。生性向往自由的薛福辰自是十分不情愿,况且薛福辰家中盛行瘟疫之时,其女儿病逝都无法回家,心中十分悲痛。
其三在于太医需要负责的是整个后宫,亦或者是整个皇族人的健康,而这些人的生命,都是太医所无法担得起责任的。康熙年间,正黄旗大臣颇尔盆痔漏复发,太医院孙之鼎等人奉旨为其治疗,效果甚差,康熙大怒,并字朱批之中写道:“庸医误人,往往如此”。
其四在于后宫之中明争暗斗颇多,妃子间的勾心斗角所带来例如用药、流产等问题在很多时候都少不了太医的协助,倘若一旦上了贼船,最终被杀人灭口,身首异处都是可能的结果。
其五在于入宫成为太医,便注定了一个人所可以看到的病例,所能接触的药材,就只能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之中,对于以治病救人为唯一准则的人来说,这就使得其对于许多疑难杂症,少了一些的实战经验,同时对于一些新的药材也难以有所发现和突破。况且所治疗之人,都是不容许出意外的,那就注定了很难在药方的实践上使用一些新的点子,极大地限制了想象力。
由此就不难看出,虽然说入宫为太医,在权财方面有着很大的好处,但是所隐藏的危机也是众多的,所失去的除了自由,还包括的救死扶伤的为医理念,这无疑来说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