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姜子牙的五个月 伯禽的三年他们都做了什么
2018年02月14日
来源: 搜狐网
【字号: 】【打印

    《史记》载:“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姜子牙刚刚分封到齐国,治理齐国只是花了五个月时间,就回到镐京城中述职。周公的儿子伯禽受封到鲁国,却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回到镐京城中述职,齐鲁两国地界相邻,都靠近东海之滨,距离镐京城的距离也相差无几,当时也都处于东夷部落的聚居地。那么,为什么姜子牙仅仅用了五个月就能治理好齐国,而伯禽则花了三年呢?

    齐国姜子牙回复周公说的是”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什么意思呢?就是简化所谓的君臣之礼,大家平等相待,以维护当地和平。对姜子牙而言,分封到齐国,作为周天子分封的外来客,来到这个陌生之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活下来,就是要生存,要生存就得做出让步,不可能用过于强硬的姿态来改变当地格局。而伯禽的回复则是:“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伯禽显然与姜子牙采取的是不同的方式,就是要以周王国胜利者的姿态,彻底征服当地臣民,暴力手段见效甚快,可是也往往后患无穷。伯禽的三年,也就可以理解。

    姜子牙其实是刚刚被封到齐国的时候,就受到东夷部落的进攻,从此可见姜子牙对于管控齐国的百姓是有忧虑的,那么其五个月就回到镐京城中,一方面是为述职,一方面则是请求周天子军力的支持,以稳固齐国的大业。而伯禽呢,其本身就是姬姓部落的亲族,到鲁国的时候带领过去的大多都是姬姓亲族势力,也就显得更为强势。据说姜子牙是在非常老的时候,才为周文周武建功立业,那么来到贫瘠的齐鲁大地,需要披荆斩棘,开荒拓疆,这对姜子牙来说本身并不适合,首先身体上就绝对不允许,因此选择回到镐京城中,本来就是颐养天年的最好方式。况且,当时武王建国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建设国家,同时也对功高盖主的姜子牙心有顾虑,迫切的希望将姜子牙召唤到自己身边,以方便控制的同时,又能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姜太公志》载:“太公三子为丘穆公。太公封齐,都营丘,命其三子镇守营丘,以封地为氏,而为丘氏”,姜子牙五个月就回到镐京城中,而将齐国大权交给三儿子,同时又把大儿子吕伋带到镐京城中,实际上是有着深谋远虑的。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姜子牙显然看重的就是这个因素,到天子身边,不仅可以借用天子军队,平定齐国周边东夷势力的威胁,同时又能掌控朝中最新动向,随时为自己的封地赢取最大利益,也就是内外兼修,周王国数代天子皆与齐国姜姓通婚,这其中难免就有姜子牙的作为。而姜子牙的大儿子跟随父亲在朝中做官,除了成为军中的重要将领,长官周天子的精锐部队三千虎贲,更是辅佐成王、康王东征西伐,在稳固周天子的政治基础上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也顺利继位为齐国君主,是为齐丁公。

    客观上说,当时的东夷势力并没有屈从周天子的管辖,在成王时代就曾发动管叔、蔡叔、霍叔的“三监之乱”,这也可证明姜子牙在齐国的生存环境之恶劣,而导致其在五个月时间就回到镐京城中请求援助。鲁国则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平定这些混乱。《史记》载:“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其中说的人民多归齐,显然就是姜氏在多般努力下,才促成东夷势力的屈服,这并非是一触而就的。姜子牙在齐国的五个月,并非是什么都没做,《韩非子》载:“海上有贤者狂矞,太公望闻之往请焉,三却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太公望诛之。”作为当地最有名贤人隐士,姜子牙却将其诛杀,显然就是告诉当地人,齐国不是不敢与东夷为敌,只要听齐国公族的话,就有好日子过,不听的话,自然就会被诛杀。这即是为其三儿子确定的齐国国策,也是给东夷人的下马威。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4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