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少年时期的康熙:年纪轻轻是如何智擒鳌拜
2018年02月14日
来源: 搜狐网
【字号: 】【打印

    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遗诏立8岁的儿子玄烨为太子,继承帝位。皇帝年幼尚不能亲政,须有重臣辅政。为了吸取顺治帝在位时多尔衮摄政专权的教训,遗诏废除了由宗室亲贵辅佐幼主的制度,任命异姓勋戚担此重任。而且为了避免一人独断专权,顺治皇帝临终前,委托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大臣共同辅政。

    这四位大臣都是开国元勋的后代,位高权重,他们在顺治皇帝陵前盟誓,竭尽忠诚,不谋私利,不结党羽,仰报皇恩,全力以赴地辅佐幼主。在辅政初期,四位大臣确实能够齐心合力,共同协商,遇事晋谒皇帝与太皇太后,但时间一久,情况就变了。

    四位大臣中,当属索尼资格最老,威信最高,位居顾命大臣之首,但他年迈体衰,有些力不从心。苏克萨哈位居索尼之后,因告发多尔衮获得顺治皇帝的信任,但在文武百官中威信不高。遏必隆为人怯懦,缺乏主见,虽位居鳌拜之前却总为鳌拜马首是瞻。而居辅臣最后的鳌拜野心勃勃,借显赫战功,骄横跋扈,意图独揽朝政。鳌拜还把很多党羽亲信安插在要害部门。他们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气焰十分嚣张,甚至敢拦截奏章,架空幼主,伙同幕僚在家议事。

    康熙五年,也就是1666年,鳌拜在圈地问题上提出无理要求。因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极力反对未能得逞。于是,鳌拜恼羞成怒,便妄加罪名将他们三人置于死地。康熙虽小,却不失魄力,不允鳌拜所奏,只准刑部将三人各打100鞭子,家产充公。鳌拜竟无所顾忌,最终矫旨将三人处死。这件事,让少年康熙感受到极大威胁。

    康熙六年夏天,索尼病逝。8月,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已满14岁的康熙皇帝开始亲政。鳌拜不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先是拉拢苏克萨哈让其推荐自己成为首辅大臣,遭到苏克萨哈拒绝。苏克萨哈因惧怕鳌拜,便向皇帝辞职。鳌拜得知,非常恼怒,因为如果真如苏克萨哈所愿,他和遏必隆也理应卸任。鳌拜心不甘,于是罗织了苏克萨哈24条罪状,要把他置于死地。康熙闻听,大为震惊,但最终鳌拜还是把苏克萨哈绞死,并诛其族。

    面对如此步步紧逼,康熙决意铲除鳌拜。考虑到大内侍卫鳌拜耳目众多。康熙便从王府亲贵中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少年,整日和他在宫中玩起“布库”。正是满族的这一类是摔跤角力的游戏迷惑鳌拜,让他以为康熙还只是个贪玩的孩子,可谁知不到两年的光景,康熙的这次“童子军”已练得个个身手娇健。康熙见时机成熟,先把鳌拜的党羽纷纷支出北京,然后召集练习布库的少年待卫们开会,做详细布置安排。于是朝见鳌拜入宫,趁其猝不及防,少年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将这个“满洲第一勇士”生擒活捉了。待鳌拜缓过神儿来,纵有再高武功,都已无济于事。

    康熙随即命人审讯鳌拜,并宣布他的30余条罪状,将其处以死刑。但在鳌拜身上为国征战留下的累累伤痕使康熙动了恻隐之心,免了他的死罪。不久,鳌拜郁郁而终。

    自古英雄出少年,16岁的康熙智勇双全,崭露头脚,铲除鳌拜,为他真正亲政肃清了道路。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41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