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位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皇帝。康熙四十九年,也就是1710年,他下旨编纂了一部全面反映中国语言文化的大型字典,开清朝一代整理中华文化典籍之风。
这部字典的名字就叫做《康熙字典》,旁征博引,包罗万象,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创造了中国字典史上诸多第一。它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也是唯一一部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字典。他还是第一部被皇帝赐名称作“字典”的工具书。从此,凡是这种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个字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就都被称作“字典”了。
编纂《康熙字典》是一项十分艰巨而辛苦的任务,主编人员人选至关重要。在人才济济的康熙朝,皇帝首先想到了两个人,一位是68岁的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另一位是72岁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知识渊博,德高望重,深得康熙的信任,被任命为《康熙字典》的负责人,组织30余位著名的学者,以《字汇》《正字通》为基础,共同担负起字典的编纂工作。
在刚刚开始编篡的第一年,张玉书不幸去世。陈廷敬则老骥伏枥,在康熙皇帝的期望下,不顾年事已高,独自担当起主编的重任。
据史料记载,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道无所不通。他的诗清雅醇厚,豁达洒脱。他原名陈敬,13岁时与父亲一起赶考,以童子第一入州学。20岁时考取进士功名,与同名进士同殿觐见,因更有才学,深得顺治皇帝赏识,赐名陈廷敬。康熙皇帝更是器重他,早年任命他为日讲起居注官,经常向他请教学问,交流思想,在他古稀之年打算告老还乡之际,还未以休书重任。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陈壮履也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编纂队伍,父子二人共同修书成为文坛佳话。
康熙皇帝非常重视这次修书,经常到书局巡视。1711年,当他看到白发苍苍、年迈体弱的陈廷敬废寝忘食地伏案疾书、亲自查阅典籍、校对文稿时,不禁为之感动,挥毫泼墨为其题写“五亭山村”的匾额,并题写“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书香”的楹联。仅一年后,陈廷敬鞠躬尽瘁,死于任上,没能看到《康熙字典》的问世。
费时6年,到1716年,刻工精致、用墨上乘、装帧讲究的《康熙字典》正式出版了。这就是非常珍贵的武英殿版内府刻本,用的是当时最好的御用开化纸和太史连纸,有皇家印书局雕版印刷,初印的一部分精品主要颁赐给王公大臣。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顺序排列,并以韵母、声调和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全书以十二地支标识,从子集到亥集,共分为12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3卷,总共排列214个部首,收集了47035个汉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收入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
《康熙字典》自问世以来,已经见证了中国近300年的历史发展,其间多次再版刊印,成为迄今为止发行量最大,流行最广的中国古代字典之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对中国语言文化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