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士祯提出的“神韵说”有何独特学术价值
2018年02月22日
来源: 搜狐网
【字号: 】【打印

    中国文学史上不仅有许多个性迥异的卓越文人和优雅辉煌的文学作品,也有着许许多多闪耀智慧与审美的文学理论。清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王士祯提出的“神韵说”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

    想要了解“神韵说”的理论内容,我们先了解一下该理论的提出者的生平经历。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渔洋山人,后世以其号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人。王士祯出身官宦家庭,其祖上在明代即是布政使一级的官员。王士祯从小接受良好的传统教育,聪颖好学,入清以后,顺治七年(1650年),王士祯参加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王士祯不仅是一名著名官僚,在文坛上也声望隆重。据说王士祯为官期间,“昼了公事,夜接词人”,被称为钱谦益之后的文学盟主。他与大学者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早年诗作清淡娟秀,后来转向温润老熟。不仅有诗文作品流传后世,还留下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笔记文稿,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除了文学造诣,王士祯还在艺术上有所涉猎,篆刻、金石、绘画,无所不通,可谓是清代文化史上一个文艺全才。王士祯之所以能够阐发“神韵说”正是基于这样广博的学术造诣。

    严谨地说“神韵说”并不是王士祯“原创”,明代胡应麟、王夫之等人均有所提及,到王士祯这里终于成熟成型。王士祯的“神韵说”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认为文学应该自然天成,追求纯粹的审美情趣,不受到政治等外来力量的影响。他认为元明之际的诗人高启诗句“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明代中期才子杨慎的诗句“江山平远难为画,云雾高寒易得秋”皆是上乘的佳句,这些句子都是“神韵天成”。按“神韵说”的标准,是一流的文学作品。

    二是“神韵”是极其形而上的概念,与物质向对立,不可言说,只能意会。例如李商隐的作品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晦涩艰深不易欣赏,而王士祯认为李商隐的诗句极好,“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这样朦胧幽美的意象有其独特的魅力蕴含其中。这种观念颇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有说法认为这一审美来自于元明文人画的传统,文艺特色以清淡玄远为主。这种风潮在明清两代都很有影响,在文人中有不少“信徒”。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43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