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丝路探秘:丝绸之路上的王母娘娘绝非神话
2018年02月23日
来源: 搜狐网
【字号: 】【打印

    在中国的神怪小说中,都把王母娘娘说成是玉皇大帝的老婆,尤其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把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起因,都栽给了王母娘娘的瑶池蟠桃会。由是,王母娘娘更为出名了,不过,这都是不靠谱的神话故事。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王母娘娘绝非神仙,而是真有其人,她叫西王母,是在丝绸之路上与西巡的周穆王做了一笔迄今为止,有记载的丝绸生意的真实的西域女国的女王。她用三个月的狩猎权,换取了周穆王所携带的八车丝绸。而周穆王进行了三个月的狩猎活动,拉回周室的皮毛大约有一百车。

    西王母是汉族史籍中对她的称呼,其实,她自己另有名称,最有可能是称为:苏毗。这是母系氏族社会首领的通称。

    根据中亚五国一带的考古发现,学术界一致认定,约在公元前1200年至700年期间中亚的卡拉索克文化时期(中国的殷商和西周初期),有大批中国西北部族来到并活动于这一地区。这里说的“中国西北部族”,就是来自西王母之国的羌戎。西王母国传下来的飞天舞蹈广泛流传于印度、俄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也曾对中亚、西亚及南亚、北亚、欧州、北非产生重大影响。羌戎在该地区传播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国昆仑文化,促进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和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是中国母系社会时期的羌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卡拉苏克文化分布的范围是从咸海、窝瓦河一带到叶尼塞河上游。这个文化中重要的贸易区域则是从中国北部、贝加尔湖地区、赤峰一直到黑海、乌拉山地区,从而造成了这个区域文化的相似性。

    在经济上,他们是农业与畜牧业混合的型态,主要饲养绵羊。

    他们对金属的制造已经相当熟练了,曾发现过弯曲的青铜刀及缰绳。其中,他们的陶器被认为与内蒙古、中国内陆相近,而青铜刀则是与中国东北类似。他们(她们)有穴居的习俗,更加佐证了这个文化和中国史籍中记载的西王母有着内在的联系。

    我认为,文明的传播,物产的贸易,在十三世纪之前,主要靠陆路交通。从甲地传到乙地,一般都是渐次波及到相邻的地区,然后再传到更远的地方。周穆王与西王母丝绸贸易的后来发展,也印证了这种传播方式。周穆王和西王母的会面与贸易,就是卡拉苏克文化繁盛时期的典型事件。

    《山海经》:“西有王母之山。”

    《淮南·览冥》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当即指此地。

    《史记·赵世家》:“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索隐》曰:“谯周不信此事,而云:予尝闻之,代俗以东西阴阳所出人,宗其神,谓之王父母,或曰地名,在西域,有何据乎?”这条记载说明,当时的人们就认为西王母部落是在西域,只有谯周怀疑此事。

    《淮南·地形》云:“西王母在流沙之濒。”则皆以为国名矣。

    在丝绸之路必经的吐鲁番,科考队挖掘了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的洋海古墓葬。根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报告,洋海墓地的年代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清理发掘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稀罕的珍贵文物。有古老的乐器箜篌、泥制吹风管、葡萄藤及刻有各类动物图案的木筒等。这些文物的出土丰富了吐鲁番盆地的史前文化。专家推测,洋海墓地最早的墓葬距今应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出土的木制器具中,中心被掏空的木筒器具外表上,装饰着各种图案。其口边和底角都以三角纹饰作装饰,中间刻有野山羊、野绵羊、老虎、豹和狼等动物图案。惟妙惟肖的雕刻,一方面反映了西域的独有文化,另一方面,也有中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有丝绸残片的出土。这就更让我们走进了西王母。

    《唐语林》记载,西王母还组织青年女子舞蹈队迎接客人。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五人舞蹈彩盆,系马家窑文化彩陶。盆壁内壁绘有三组五人连臂舞蹈图案,舞者头有装饰,尻尾也有饰物,整体踏舞,学术界普遍认为,该文化的主人也是羌人,和西王母属于同一族系。

    由此证明,西王母所处的卡拉苏克文化时代的生产力和文化,与周穆王西巡的中原文化是相当的,是可以做结盟力量和贸易伙伴的。

    藏族民众信奉一位名叫“阿乃贡玛坚茂”的家神,说她是环海藏族最古老的祖先。她英勇果敢,智慧超群,掘陷坑捕获猛虎,结网扣逮住雄豹,其余的禽兽都被她降伏。于是,大家便推举她作首领,建立了王国,这个王国的臣民称简她为“苏毗”。“阿乃贡玛坚茂”译成汉语就是“尊贵的王姨母”,许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西王母的另一种称呼(藏族是由羌戎繁衍而来的)。这种描述和史籍中记载的西王母几乎完全相同,降服虎豹是她的主要特色。

    西王母王国历史悠久,除了记载于《穆天子传》等史书外,《隋书·女国传》记载:“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俗事阿修罗神,又有树神……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女王之夫,号曰金聚,“金聚”意为“家人”,男子无权处理政事。这种老女王每五天听朝政一次,小女王则协助管理的方式,就是西王母时代的遗风。

    藏文史籍的“苏毗”,是女王的名称,也是这个母系氏族部落的名称。《隋书·女国传》记载:“女国,在葱岭之南”,可知苏毗原居于青藏高原西部及西北部,这正是西王母部族活动的范围。在周朝之后逐渐东扩,一直抵达拉萨河流域和昌都的西北部一带。

    《旧唐书》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接壤,东南与雅州相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这和现在勘查出来的卡拉苏克文化圈是一致的。

    公元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在对沉睡了一千六百年的精绝遗址的科学考察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织锦和写有佉卢文(古印度文)的木简函牍。木牍的内容: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SUPIS”人的侵略,专家们认为,“SUPIS”就是苏毗。木简记载,苏毗人性情悍勇,经常攻击精绝州,威胁着他们的安全。精绝国的邻国鄯善国王为此颁布了很多命令,令精绝州的管理者们注意警戒。

    看来,西王母的后裔们对她们曾经拥有过的土地还是眷恋着的。

    精绝国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是通往中亚或南亚的必经之路。周穆王西巡要经过这里,后来的唐僧取经也是途经这里。也就是说,西王母的后裔在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想夺回她们民族生长的地方。

    那么,对于西王母这样一个长期受到后人追崇的人物,被后人神话也是不可避免的了。西王母的神话形像在各个历史时期变化都很大。不过仔细想想,对西王母的神话定位一直还是“靠谱”的:西方世界的(参考后来佛教内容)死亡和灾难,不老和长生,种种元素,其实都有一定关联,这些都是西王母的“神”的职能。

    《汉书》的许多篇章如《哀帝纪》、《天文志》、《五行志》以及《搜神记》等书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哀帝建平四年春,关中一带盛传西王母传书:“(西王)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可见,西王母代替阎王的职责的说法,在西汉时还流行着;后来,西王母又成持有“不死之药”的神仙;在西汉文人的笔下,西王母是一位白发老妪,并栖居山上洞穴中修炼的女仙,司马相如在《大人赋》中说:“吾乃今日观西王母,曰高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到了六朝,由文人写成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所描绘的西王母,则是一位“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绝色佳人;她乘坐的三青鸟,则变为一群“年可十六七”姿容妙曼的侍女,这时的西王母,俨然变成了众女仙的首领。

    这些记载无非在西王母容貌变迁上有差异,但长生不老,掌管丹药,却是不变的,例如在嫦娥奔月等传说中也都能看到。《隋书》记载,西王母还是“雨神”。

    洗去所有神话的成份,西王母就是第一个与周穆王开始了丝绸贸易,对开辟早期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西域地区一个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44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