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太平天国续命的宝贝
1852年12月,是震惊大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起步时凶险万状的关口。
此时已一路杀进湖南的太平军,看似轰轰烈烈,兵力人员滚雪球上涨,却也越发陷入到清王朝的重兵合围中。塞尚阿向荣等人的清军精锐,正似钳子一样压迫过来。屡屡受挫的太平军呢?“永安建制”时的六位王爷,已经先后搭上了冯云山与萧朝贵,起家的老广西部队,也在流动作战里伤亡惨重。攻打长沙的血战也以失败告终,还险些被清军围住。直到12月份转战岳州时,却已是装备兵力损失惨重,已然人困马乏。
以当时各位清王朝前线大员们的奏折内容说:别看太平军攻占了岳州,可他们武器弹药都已损失殆尽,只要清军紧跟合围,管保把洪秀全一伙人组团抓俘虏。如此美好前景,叫远在北京的咸丰皇帝也怦然心头,几乎是支棱着耳朵天天盼捷报。
可是,大清朝的君臣们却万没想到,就是这个看似已是陷坑的岳州城里,人困马乏的太平军士兵们打开一座地下窖藏后,却立刻兴奋的眼睛放光:一笔一百多年前留下的“宝贝”,竟叫此时的太平军立刻大补血,不但迅速摆脱了伤亡惨重的窘境,甚至精神抖擞的招兵买马。竟以满血复活的强大实力冲破清军重围,一口气席卷中国东南!
这笔改变了太平天国运动命运的“宝贝”,就是清朝康熙年间,明末清初枭雄吴三桂留在此处的军火。
臭名昭著的吴三桂怎么会有这眼光?说实话,这事,他真不是故意的。
二、吴三桂的决死抵抗
说起这批“宝贝”,就得说说吴三桂起兵反清后,那场决定了他最终命运的大战:岳州之战。
话说1673年,雄踞西南的吴三桂彻底与康熙撕破脸,悍然发起“三藩之乱”后,起初的形势一片大好,西北东南各地纷纷响应,湖南全境更尽数落入吴三桂之手。但关键时刻吴三桂临阵犹豫,未能乘胜北进,结果缓过气来的清军,从1674年6月起猛扑湖南。贝勒尚善率领的清军精锐,与吴三桂大军展开了岳州争夺战。
在吴三桂的战略布局里,与湖北隔江相望的岳州,无疑是重中之重。他不但早在此地构筑了坚固城防工事,更囤积了大量精良火器,集结精兵猛将,誓要和康熙死磕到底。
结果,这场战争一开打,就成了白热化较量。清军几度增兵,瞪红了眼睛玩命血拼,甚至夹击绕道等招数全用上,却是整整四年都头破血流。直到1678年8月,心力憔悴的吴三桂病故在大后方,杀得天昏地暗的岳州战场上,清军依然寸步难行。
不过,也正是因为吴三桂的死,成了压垮岳州吴军的最后一颗稻草。在清军大肆宣传攻势下,闻听吴三桂死讯的吴军将士们惶恐不安,大批要塞堡垒不战自溃。就这样清军一边进军一边宣传,一直怼到1679年年初,随着岳州吴军的主动撤退,才算艰难“攻克”岳州。
由于这场拉锯战打的太惨,外加要乘胜追击直捣云南吴军老窝,所以攻克岳州后,经历过噩梦的清军也没多做停留,急火火就朝云南杀去了。而开战前吴三桂储备在岳州的大量武器,尤其是囤积于地窖里的大批军火,也就从此被默默深埋。直到一百七十多年后,被杀至此处的太平军捡了便宜。
但话说回来了,这么一批十七世纪时的军火,能给十九世纪扯旗造反的太平天国运动帮多大忙?答:非常大!
三、出乎意料的神助攻
首先一个现代人很难相信的事实是:吴三桂留下的这批火器,性能其实比咸丰年间的清军地方部队还先进。
当时为造反准备多年的吴三桂,高度重视火器装备,其麾下诸如鸟铳铁炮铜炮等装备,做工都是极度精良,技术更是十七世纪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放在十九世纪,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但1852年的大清朝,正是军备严重荒废腐败的时候,别看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却是记吃不记打,清军地方部队用的火器,不但技术毫无进步,做工更一代代退化,以向荣等参与剿灭太平天国的清军战将们的话说:新打制的鸟铳铁炮,炸膛都是常见情况。
看过这个对比就明白,意外挖到吴三桂的火器,对于当时装备损失严重的太平军,意义有多么重大。这些火炮弹药虽历经百余年,但只要将结板、脱琉的火药,稍加翻晒、加琉就可以使用了,比太平军自制的土火药强多了。火炮的性能更不会比清军现役的火炮差。
打进岳州的太平军立即“变脸”,火器威力判若两“人”, 战斗力大增。而且拜此时清朝糟糕统治所赐,湖南当地的贫民们纷纷响应,争相要加入太平军。这一批意外到手的火器,意义更似如虎添翼——这么一批一百多年前吊打过康熙年间清军的“神器”,对付咸丰年间的清军岂在话下?
于是攻克岳州仅仅十天后,太平军就又似加满了血一般,开始呼啸北进。还没等清军包围圈合拢,太平军就一气连克汉阳等地,兵锋直指武昌。二十天以后,太平军更以这批百多年前的火器开路,把武昌文昌门生生炸塌。武昌重镇,落在太平军手里。
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的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不久宣布定都金陵,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坚持了14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给固步自封的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差点要了大清的命,而吴三桂当年留下的军火,显然成了太平军的“神助攻”。
不过,这事严格来说,也不能全“赖”吴三桂。一百七十多年前的火器,还能给清王朝巨大打击。这只能证明,当时的大清王朝,统治已是何等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