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从《三国演义》第27回出场,到第118回病死,前后跨度为91回,没熬到第92回或者第29回之后出场的人物,光表面数据就直接被秒杀了,元俭哥毫无疑问是整书中篇幅跨度第二的人物。话说第27回的其他人物中,落幕最晚的张辽死于第86回,跨度最长85回(此处纯搞笑);第118回的其他人物中,出场最早的是后主刘禅,第34回,可能是跨度第三的有力竞争者,但前期基本上被当道具,被亲妈、后妈和赵云抱,被亲爹摔,正式有台词有事迹都到第85回了。
但大家对廖化的印象是什么呢?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即使不说废物,至少也是平庸者的代名词,靠鸵鸟和乌龟的战术,莫名其妙地熬成了单项冠军。可是不要说正史上如何,即使在《三国演义》中,廖化也绝不平庸。
一、黄巾起义少数修成正果的人物之一。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起得快落得也快,张角兄弟和很多头面人物都是一闪而过,真正修成正果的只有徐晃、周仓、廖化。廖化的成就在黄巾群雄中坐三保二争一。
二、虎口拔牙。廖化第一次出场是在关羽挂印封金之后,关羽让士卒保护二位夫人先走,他和曹操告别,时间很短,而且关羽骑的是赤兔。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夫人被廖化的伙伴给劫了,廖化的势力范围离曹操的统治中心能有多远?在曹操眼皮底下占山为王,廖化的胆色和能力可见一斑。
三、是非分明。听说杜远抢了关羽的嫂子,廖化劝说无效下果断杀了伙伴,有人会说他怕关羽,近在咫尺的曹操不是更可怕?把二位夫人献给曹操,再顺便招安,在那种环境下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但廖化却毅然放弃山贼这份有前途的职业,请求和当时混的还不如自己的关羽去浪迹天涯,关羽死后拒绝东吴的官位逃回蜀汉,蜀汉灭亡后“忧”死,堪称忠义之士(认为当山贼就不忠义的人,一定不知道《水浒传》的原名)。
四、能力正常。即使只看《三国演义》里的表现,廖化也算不上平庸,当然离废物更远,只是在强调单挑能力的演义故事里,不太突出罢了。在关羽、诸葛亮、姜维等人手下办事时,都中规中矩,没什么失误,独当一面时也没掉链子,不存在熬资历的嫌疑,是个合格的高级将领。
这样的廖化,怎么就沦落成俗语里的那个样子了呢?在小说中可以理解为早期被关羽的强大光芒覆盖,走上领导岗位后蜀汉军事上没有大的突破。其实不客气地说,廖化的能力和关羽并没那么天差地别,即使不能说廖化给刘备当二弟也能混得和关羽一样,至少关羽活的长些处在廖化的位置上也没什么新鲜的。
天下大乱刚开始时,大家的统治都不稳固,控制一省的军阀未必就比控制一县的军阀更强大,那些州牧刺史们经常莫名其妙地丢了地盘&脑袋,走投无路的人也经常被人白送地盘,最突出的就是徐州那块烫手山芋被人送来送去好几次。你不去兼并别人,别人就会兼并你,像刘璋刘表那样只想保境安民良善人物,不但那些乱世各种雄们看不起,连个村都统治不了的读者们也是把他们当废物的。所以越狠、越敢冒险的人越容易成功,首领们通过冒险兼并敌人,部下甚至士兵们通过冒险博取富贵。
但这些首领们真正夺取某地后,怕得而复失,开始自己集团的中央集权建设,所在区域的统治越来越稳固,被以小博大的危险降低,开始出现既得利益阶层,即使最上位者和底层将士还有扩张的愿望,既得利益阶层已经没动力了,新扩张的地盘通常是皇帝和有功将士的,但各种损失都要由他们承担,而且下层人物通过军功可能越居他们之上,让他们自己去搏命又舍不得,这种事在功二代身上表现的最明显,即自己可以在父祖的功劳簿上混一辈子,却不能容忍别人再立新功。这些人的口号应该是和曹参一样的,皇上,您不如您爹,我不如我爹,他们都不能统一,咱们更不行了。什么?有些新人比我爹强,至少比我强,我信,但您信不信几仗下来,他们会比您爹强,至少比您强?
上述只是粗浅的分析,但大致如此。所以天下大乱三十年左右(即一代人)不能统一,就会一直乱下去,直到那个溃烂程度最轻的政权把其他烂透了的都消灭掉。
廖化也是敢搏命的人物,让他处于关羽的位置,未必不能轰轰烈烈;把关羽放在廖化的位置,就他想打,别人都反对,他就一定比廖化强?不用假设,关羽想打曹操,孙权反对,结果大家知道么?
廖化就是生不逢时,即使是小说中,到了廖化那个时代,就算他神功无敌,还有人和他单挑么?在大家内部统治都稳定的时候,大灭小强灭弱是常态,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一群人挑动主君以弱抗强的时候,不是都会强调对方统治不稳么?廖化大将之材,怎么就不能当先锋了?
至于篇幅跨度最大的人物,是第7回出场,第108回落幕的孙权,有猜对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