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葛亮这个人,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句诗形容的最为贴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短短四句诗,道出了诸葛亮一生的奋斗与艰辛。作为蜀国丞相,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刘备死后全心全意的辅佐后主,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就是这么一个对蜀国忠心耿耿的老臣为何以54岁的年龄就离开人世了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蜀国建立前,诸葛亮算无遗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在刘备称帝蜀汉建立之后,诸葛亮却迅速的衰老,到后来六出祁山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更是苍老无比,而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却显得意气风发,电视剧是这样演却也有历史根据的,可为何诸葛亮变化如此之大呢?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后,诸葛亮就一直追随刘备左右,为他出谋划策。赤壁之战后,刘备决定在四川建立根据地,便让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着心腹庞统、法正等主要谋士谋取四川,诸葛亮的冷板凳生涯就这样开始了。不久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大意失荆州,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起兵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被打的最后只能在白帝城托孤,这个时候他才想到诸葛亮,经过一番试探,诸葛亮答应刘备辅佐幼主,听了这句话刘备才闭眼离开人世。诸葛亮没有食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在皇帝刘禅眼中,诸葛亮早就已经不是辅佐了。
刘备死后,刘禅登基,蜀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诸葛亮一人的手中。早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任命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结果刘备刚死,诸葛亮就把李严排挤出局,自己独掌蜀汉大权。这还不算,掌权之后的诸葛亮一改刘备生前政策,主动与东吴结好,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北伐。按理说,刘备刚死,蜀军之前又被东吴打的大败,死伤大半,国家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休养生息,干嘛非要与魏国交战呢,其实蜀国朝廷内部很多大臣都是这样想的,因此,对诸葛亮北伐都持反对态度,可诸葛亮屏蔽一切反对意见,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执意出战,面对诸葛亮专权,皇帝没办法只能支持北伐,毕竟军权在诸葛亮手中。
北伐从公元228年春持续到了公元234年秋,在这期间,无论行军作战,还是选派将领,就连筹备粮草这样的后勤工作,诸葛亮都是亲力亲为的,短短六年间诸葛亮大权一身,但却苍老了很多,身体状况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在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病逝于五丈原,时年54岁。诸葛亮死后,刘禅的不满终于爆发了,为了给他老爹刘备面子,刘禅将葬礼搞得特别隆重,还追谥其为忠武侯,可隆重之后就是世态炎凉了。刘禅规定对于诸葛亮不给立庙,不准吊丧。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宣泄不满,刘禅直接把丞相制度给废了,自己独揽大权,从刘禅的种种表现中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对于皇帝刘禅的压制是多么的强烈。
诸葛亮是死了,关于这位蜀国丞相的死,人们各有各的看法,但有一个人的看法绝对是最具有说服力。这个人就是诸葛亮北伐的老对手司马懿。早在北伐期间,蜀军与魏军两军对峙的时候,诸葛亮遣使求战,对于使者,司马懿不谈军事,反而问起了诸葛亮的饮食起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 使者答:“三四升”。然后司马懿问起政事,使者说诸葛亮日理万机,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司马懿经过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询问,对诸葛亮的状态已经十分清楚,他对士兵们说:“亮将死矣”!果然,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当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现在看来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的反常举动,都可以在司马懿的感慨中得到解释了。诸葛亮一生为蜀国尽忠,这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刘备死后,诸葛亮的尽忠就显得过于专权了,什么事都自己干,什么事都亲自过问,最终以54岁的年龄驾鹤西去。翻开历史,诸葛亮只比司马懿小两岁,可诸葛亮54岁死了,司马懿却活了73岁,死之前还帮子孙做好了一切。孰胜孰败,一目了然,诸葛亮败就败在过于忠心,事事躬亲这一致命弱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