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知道三国里有三场大战决定了局势的走向。
官渡之战决定了北方的霸主归属,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分,而夷陵之战决定了三国的最终形态。
这三场战争有三个共同点。
一是首先发起战争的都是输的一方。这跟打麻将一样,谁叫着凑桌打麻将的,最后一定是输的。
二是,谁会玩火,谁会胜。官渡,曹操烧了袁绍的粮仓,胜。赤壁,周瑜烧了曹操的船,胜。夷陵,陆逊烧了刘备的营寨,胜。
其实后面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的失败者,失败的最终原因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自己出了问题,他们都是被自己打败的。
官渡之战
袁绍为什么败?曹操套路深是一个原因,但主要还是袁绍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袁绍有无数条路可以胜,但最后就是选了失败的那条。
比如这一场战争对袁绍而言,是一个在错误的时候错误的地点发生的战争。
时间上太早了,袁绍没有必要这么匆忙就发动战争,他急于发动战争,大概是因为除了曹操之外,没有别的对手了,而且他的老弟袁术也坑哥哥,要把那个传国玉玺送给他。袁绍一兴奋,再一看,不服他的就许都那个矮胖子,怼他!
但沮授劝他,我们刚跟公孙瓒打,本身也很疲劳,现在应该养精蓄锐。而且也不应该跟曹操决一死战,只需要屯重兵于黄河,然后分派精兵不停骚扰,一定能拖死曹操。
这是一个必胜之计,但袁绍没有采纳。而是匆忙要决一胜负。
另外就是错误的地点,曹操把战线拖后,来到了官渡,这样,曹操就有主场之利,袁绍相当于客场作战。
但最关键的是,袁绍的人心不齐。
曹操这边,除了孔融这些边角料人物唱衰之外,无一不是齐心协力。
而袁绍这边,荀彧一句话就点明了袁绍必败的原因: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谋士猛将各有心事,各有矛盾,根本力使不到一块。于是,那些良策,袁绍一个不用。有意思的是,袁绍前线打仗,后方反腐,把许攸的亲属抓了起来,这不是自乱阵脚嘛,两件事就不能分开搞?
最后关头,连张郃的建议也不用,张郃也直接投奔了曹操,如此内乱,袁绍安能不败?所以他是被自己打败的。
赤壁之战
这一场战争,曹操也不是败于周瑜,也是被自己打败的,一个是曹操自己的士兵遇上瘟疫,生病的人很多。最重要的是,他的谋士出了问题。
曹操败后,曾经哭过郭嘉,说奉孝在此,我何至如此啊。
这就有点怪了,曹营谋士如雨,什么时候光靠郭嘉一个人拿主意了?这只能说明,在赤壁之战时,曹营的谋士集体罢工了,不给曹操出主意,坐视曹操大败。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牵扯到曹营的两个势力,一个是曹党,一个汉党。曹操因为是奉天子令诸侯,身边的人很多是冲着他手上的汉献帝去的,比如荀彧,名为曹操参谋,实为汉臣。他们是不愿意看到曹操过于强大的。
另一个证据,赤壁之战后,曹操发出求贤令,公开挑战东汉以降选用人才的标准:用人用德,而是惟才是举。这其实就是对这些士族谋士的反击,要建立自己的人才班子。
因为人心不齐,所以拥有绝对优势的曹操大败。
夷陵之战
这是一场除了刘备之外,蜀营几乎全部反对的战争。
因为这是一场替关羽报仇的战争,属于忿兵,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
诸葛亮首先不同意,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联孙抗曹,至少不跟东吴大规模对抗。但诸葛亮当时还没有绝对的权威去影响刘备,他在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夷陵之失中表现得让人失望。根本匹配不上一流军师的称号。这可能跟他未得刘备真正重用有关。
诸葛亮一定得刘备死,关羽死,张飞死,三个人死了,才有发挥的机会。
赵云也不同意刘备用兵。张飞倒是没表达意见,只是没出发就被砍死了。
刘备是自己一个人冲了上去,要谋士没谋士,要大将没大将,他自己又是素不知兵,只好再次为大家奉献刘跑跑的传统剧目做为告别演出。
可见,这三场战争,失败者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