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相信许多人更愿意穿拖鞋,想着甩掉密不透风的鞋子。清人徐珂说,“拖,曳也。拖鞋,鞋之无后跟者也。任意曳之,取其轻便也。”还有人对“人字拖”情有独钟,“人字拖”是拖鞋中最具草根气息的一种。
现在来考证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穿上“人字拖”的?
改革开放后?民国?清朝?
不不。从图像史料来看,至迟在宋代,就有“人字拖”了,主要流行于僧人中。
此图是南宋《五百罗汉图》的一个局部。《五百罗汉图》为南宋民间画师周季常、林庭珪历时十年为明州惠安院绘制的佛画,原有百幅,六幅佚失,其他的分别为日本大德寺、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收藏。
从《五百罗汉图》中,还可以找到许多幅僧人脚穿“人字拖”的图像,
也就是说,至迟在南宋,脚穿“人字拖”是僧人群体中的常见装束,南宋画家对此也非常熟悉,否则他们不可能将“人字拖”绘入图画。
这种“人字拖”可能起源于印度,然后传入越南,南宋人周去非在他的《岭外代答》一书中记载,“交趾人足蹑皮履,正似今画罗汉所蹑者。以皮为底,而中施一小柱,长寸许,上有骨朵头,以足将指夹之而行。或以红皮如十字,倒置其三头于皮底之上,以足穿之而行。皆燕居之所履也。”周去非记述的“皮履”,实际上就是“人字拖”。我们相信这样的“皮履”当时已经随佛学传播与僧人往来传入了宋代中国。
也有人说,拖鞋(含“人字拖”)起源于中国的木屐。不过木屐为木制,高跟,一般用于雨天行路,形制与功能都跟拖鞋还是不大一样。木屐在中国差不多已销声匿迹了,但在日本,自木屐传入之后,倒是一直作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之一保留到今天,以致许多人以为木屐一直都是日本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