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选自陈寿的《三国志》,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向刘备表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不过,对于诸葛亮来说,却在没有“天下有变”时就北伐曹魏,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没有等到“天下有变”时再北伐,是因为《隆中对》中的预设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在《隆中对》中,天下有变之前还有“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预设条件。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的缘故,彼时的蜀汉已经不再是地跨荆州和益州。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荆州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如果蜀汉还能拥有富饶的荆州,诸葛亮还可以先休养生息,等到“天下有变”的时机。
二
但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加上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促使蜀汉元气再次大伤后,蜀汉已经是三国中实力最为弱小的一家了。相对于拥有中原地区的曹魏,蜀汉因为仅仅拥有一州之地,所以即便休养生息,在人口和兵力上,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由此,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来说,与其等到曹魏实力不断壮大,不如通过北伐来不断骚扰魏国,促使其不能平稳地增长下去。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言:“益州疲弊”,被动防守也不过是慢性死亡。
三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向刘备表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如果荆州、益州都在刘备的手中,那么在北伐的时候,蜀汉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是从巴蜀之地出发,另一路则是从荆州出发,直接威胁魏国的都城许昌等。在此背景下,如果魏国本身再出现较大的动乱,比如司马懿高平陵之变这样的事件,那么刘备真的有可能消灭魏国,成就汉高祖刘邦一样的事业。
四
最后,但是,因为丢失荆州,加上和东吴孙权也发生了较大的冲突,所以“天下有变”再北伐已经缺乏了基本条件了。另外,在笔者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急于北伐,也是因为碰到了刘禅这样的昏庸之主。对于扶不起的阿斗,在能力上显然无法和刘备相提并论。如果蜀汉只是一味防御和等待的话,恐怕刘禅就更加沉溺于安乐了。而通过北伐,至少可以让蜀汉上下保持警惕,而不是“死于安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