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有能治理国家的君王之外,还需要有可以很好辅佐君王的大臣、贤相,他们能够帮助君王解决非常多的问题。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富弼。在当时,宋朝周围并不安宁,富弼作为宰相还需要做的,就是去跟其他国土的人交涉,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外交官。
当时威胁到北宋政权的是辽国和西夏。辽和西夏都是游牧民族 占领农耕地区,他们崇尚向往北宋的文化制度,对于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他们是非常渴望能够学习到的。
富弼作为那个时代犹如外交官一样的存在,对于有威胁的国家都是非常关注的。因为他曾经出使辽国,所有他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辽国在慢慢的强大,西夏也逐渐形成威胁。他们两国的强盛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在他们的农耕区中,已经有汉族英豪被他们所用。
西夏的建立预示着宋辽夏三国存在非常微妙的关系。他意识到,西夏如果和辽国进行联谊结合,那西辽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优势,如果这个时候两国共同来侵犯大宋,或者说互相帮助,那么大宋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基于以上的考虑,富弼上书给皇帝的内容也多围绕这点,凡是涉及到辽夏的外交,他都是以杜绝威胁为原则处理。
公元1042年,富弼担心的西辽联合问题还是发生了。大宋顿时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作为外交官的富弼必须去解决辽宋的矛盾。在西夏建立的时候富弼就已经料想到这一天的到来,所以时刻提防着。当这件事真真切切到来发生时,富弼对于宋辽夏三国的形势已经是非常透彻了。
契丹在西夏侵犯宋朝的时候,派遣使者来找茬,咄咄逼人。这时,富弼的一句话让契丹无话可说。“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北朝群臣争劝举兵者,此皆其自谋,非国计也。胜负未可知,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这样一番话是用来告诉契丹主,战争不能带来好处,而且如果失败的话还要承担责任,这对君主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富弼与契丹主的四次面谈让契丹主心服口服,成功地避免了契丹举兵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