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秘密建储不过是雍正的扒马褂故事
2019年01月04日
来源: 京都之声
【字号: 】【打印

    秘密建储(或称密建皇储),是清朝的一种皇位传承制度,即皇帝生前将选定的继承人名字写好后(当然不只是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死后,被指定的相关人员到匾后取出圣旨,宣布新皇帝的名字,于是新皇登基,皇位交接完成。此制度据说始于康熙,以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几代沿用,遏制了党争,对政局稳定产生了一定作用云云。其实都是胡扯,不信我们来看看这制度的执行情况。

    1、康熙。康熙废了太子后,临终前有心也有力争夺皇位的皇子有三位,四子胤禛、八子胤祀、十四子胤祯。之间差距是有的,但是谁上位也说的过去,其中八子有畅春园投票的资本、十四子有西北平叛的军功,相比四子都有点优势,但四子有传位诏书的优势,最后得以上位,就是雍正帝,如果没有这个之前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建储制度,四爷上位还真有点勉强。

    2、雍正。雍正十个儿子没活到序齿的就有四个,序齿的六位老大老二夭折,老三得罪雍正被解除父子关系,老六在雍正死时才四岁,所以能选的就是老四老五,偏偏这二位爷表现也太天壤之别了,四爷拼命表现,各种形象好的不得了,五爷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让人看不见,其实就是不想参与夺嫡,虽然是秘密建储了,但雍正诏书上写的要不是弘历,恐怕全国人的眼珠子都得掉地上。

    3、乾隆。据说乾隆对秘密建储还进行了完善,但很遗憾他没用上,他是明着把皇位传给儿子的,还手把手教了嘉庆几年,有什么秘密可言。

    4、嘉庆。虽说有了胤礽的前车之鉴,嫡长子不见得被立为继承人,但旻宁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大哥早夭使他成为皇子中最长者。嘉庆皇帝在嘉庆四年即已将诏书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后,当时他的儿子只有老二和老三,老二十八岁,老三四岁,继承人是谁还用猜么?何况老二在嘉庆十八年(嘉庆年号一共二十五年)就被封为亲王,老三的亲王是二哥封的,老三哪有竞争力。当然事情可能起了些变化,即老四的母亲在老二的母亲之后当了皇后,这么说来他也是嫡子,在没亲哥的情况下,也可以称为嫡长子,嘉庆也确实喜欢他,未必没有易储的想法,可惜父亲死时他才十五岁,那个诏书也没有更换,所以无论有没有诏书,他都争不过二哥。其他两个更小的弟弟就更别提了,可以说虽然是秘密的,但自从嘉庆四年之后,道光也的储位就没动摇过,路人皆知。

    5、道光。别的不用说了,都是对咸丰有利的,只说一点,道光皇帝于1850年正月十四公开立四子为皇太子,正月二十五驾崩,把这当秘密建储得什么智商呀?

    之后咸丰皇帝青年早夭,只有一个儿子且年龄幼小,肯定没秘密写什么传位诏书;同治、光绪都是慈禧的傀儡,写不写也就那么回事;至于溥仪,混得还不如两位伯父呢。

    这么说来,可能实施过秘密建储的五位皇帝,乾隆和道光都是生前直接指定了继承人,肯定和这个制度无关了。雍正和嘉庆虽然实施了秘密建储,但秘密的天下皆知,也算玩出水平了。看来真正把秘密建储用好了的,反倒是发明者圣祖皇帝了,但我有种感觉,如果是老八或老十四取得了皇位,我们还会知道有秘密建储这个东西么?老八继位,可能就会普及推荐制度,哪个皇子得到最多书大臣的支持,就可以继承皇位。老十四则可能规定哪位皇子能力最强、功劳最大就可以继承皇位。或者他们也会像之前的皇帝那样立个太子,但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秘密建储。我倒不是认为秘密建储一定是雍正的谎言,只是这种制度似乎只对他有利,因为康熙想立老八或老十四,好像都不用这么麻烦。

    这就好像那个扒马褂的故事,一个人做了一件不合情理的事,别人为了某种利益,就想方设法把这件事说得合理。和这最相近的是北魏著名的子贵母死,如果拓跋拓跋绍能击败拓跋嗣,也就没有这个制度了,拓跋珪也就是正常死亡了。如果赵德昭能击败赵光义,也就没有金匮之盟了。

    用一种制度去圆一个谎言,真难为那些逆袭上位的统治者了。

    另外再说一点对康熙传位诏书的个人看法,如果诏书是真的,自然什么都不用说;如果诏书是假的,我认为那些破绽是雍正故意留的,因为只要大家一纠缠于诏书是否被涂改过,等于大家都承认了这份诏书的真实性。即诏书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被涂改了,而诏书真实存在,显然只对雍正有利,以退为进玩的挺好的。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6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