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主攻闺门旦,戏路宽广,塑造了很多风格迥异的舞台形象。
张静娴,享誉盛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扮相端庄,嗓音亮丽,表演风格细腻传神,刚柔相济。在数十年艺术实践中,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熠熠生辉的舞台形象。主演大型昆剧《长生殿》、《血手记》、《司马相如》、《班昭》等,将剧中雍容华贵的贵妃娘娘,心狠手辣的“麦克白夫人”铁氏,一代才女卓文君,历经坎坷的女史班昭都演得风貌各异,淋漓尽致。然而张静娴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是对昆曲的那份热爱和感恩之情,让她度过了低潮,成为“昆二班”如今硕果仅存、还在舞台上的那个人。
由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长生殿》是昆曲的经典剧目,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一代代昆曲人的演绎下历久弥新。三十年来,张静娴与蔡正仁饰演的贵妃与明皇被戏迷们奉为一代经典。
从早年间87版本到07年全本版本的《长生殿》,张静娴都有幸参与其中,学习、实践、担任艺术指导。整个过程使她对《长生殿》这个戏以及杨贵妃这个人物,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表演上也给了她更多展示的平台。这20年间,她学会了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走进和体悟人物,怎样用四功五法去展现和表现人物,使得这个人物更加感动人。
在1987年的爱丁堡艺术节期间,上海昆剧团献演了根据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改编的昆剧《血手记》。张静娴饰演“麦克白夫人”铁氏,美艳、机敏、狠毒、果敢。该剧在英伦三岛巡回演出达三个月,引起轰动。热情的英国观众写信盛赞张静娴扮演的铁氏给人带去巨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为东西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
张静娴回忆当时自己是又惊又喜,正当她困惑如何用昆曲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的时候,黄佐临大师则明确表示他希望这部戏是“中国的、昆曲的、莎士比亚的”。《血手记》的剧本改得非常成功,既保留了莎剧原剧当中的精髓,又写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很有戏剧张力的中国古典故事,剧中每个人物都非常鲜活、非常有戏。
上世纪九十年代,《司马相如》作为上海昆剧团的重点剧目开排,老搭档岳美缇携手张静娴,共演了一曲《凤求凰》。舞台上的卓文君,柔情刚烈、委婉呈现、楚楚动人,这不仅是对角色的肯定,更是对张静娴的赞扬。
张静娴表示卓文君这个人物是耳熟能详的,有很多戏曲剧种都演过她的故事,但却一直没有被搬上昆曲舞台。对她来讲,这是很有吸引力的一点。加之当时她也有很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无论是从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还是在表演的手段上,都做了不少的突破。
2001年,历时五年精心打磨由戏曲作家罗怀臻编剧,杨小青导演,为张静娴度身定制的新编昆剧《班昭》问世。剧中张静娴从班昭的少女时期演到满头白发的晚年,把平生积累的花旦、闺门旦、正旦和老旦的表演行当融会贯通,声腔、念白、形体的表演也随之变化,塑造出一个既有传统行当背景,又融入当下生活气息的昆曲舞台艺术形象。
在等待的五年当中,无论是从编剧到作曲到舞美到张静娴本人,都在不断地寻找、修改、做准备。这看似漫长的过程,张静娴却心怀感激,她说这是一种积累和消化。《班昭》的成功是张静娴艺术造诣上的一次完美展现,更是她对自身的一次极大超越。
在进行传统戏的创新过程当中,对于怎样在创新和传统当中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张静娴有着自己的感悟。对于传统的戏,她一直要求“冷戏要热演,好戏要精演,熟戏要生演”。对于创作剧目,她则表示要更加用心。对于新戏,除了要想清楚“新”在哪里,还要给观众一个真正新的面貌。她说,这里的“新”是有轨电车,是可以开得更远的,而并不只是在原地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