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红楼梦》中的“核桃车子”是儿童玩具吗
2019年03月04日
来源: 齐鲁网
【字号: 】【打印

    《红楼梦》第36回,王夫人问王熙凤一些家务事,王熙凤对答如流。原文:

    薛姨妈笑道:“只听凤丫头的嘴,倒象倒了核桃车子的,只听他的帐也清楚,理也公道。”凤姐笑道:“姑妈,难道我说错了吗?”薛姨妈笑道:“说的何尝错,只是你慢着些说岂不省力些!”

    当下对“核桃车子”的解释有两种,一是装满核桃的车子;二是一种儿童玩具。其中第二种解释占了上风。《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三辑刘金乐先生《桃核车子》与2014年第五辑张秉旺先生《〈桃核车子〉补说》都认为是一种儿童玩具。此外,不少网友也热心探讨这个问题,如关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倒核桃车”一词的个人见解》与《核桃车子印象——由《红楼梦》中一个细节想到的》两篇文章都同认为刘、张二先生的看法,只是在桃核车子的做法与玩法上有些许区别。

    笔者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核桃车子”,但对此名称却不陌生。吾乡俗语“上一边玩核桃车子”意即“滚一边去”,这种意思在网上还有大量的存在。笔者在网上观看了玩核桃车子的视频,颇觉其与《红楼梦》中的语境不符。

    主要是红楼梦用“核桃车子”形容说话之快,而作为儿童玩具的“核桃车子”并未见其快。而且论者认为“倒了”为“捯了”之误,但两者意思差别太大,这样改字释义是阐释学上的大忌。目前笔者见到的本子并无一例写作“捯了”,如程甲本、程乙本、光绪丙子王希廉评本、戚蓼生序本、脂砚斋重评本、舒元炜序本、甲辰本、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本均为“倒了核桃车子”。

    所以笔者对儿童玩具的解释持怀疑态度。在阅读其他书籍中,发现此问题还可商榷。在《儿女英雄传》第36回中有一个例子:因觉得有些饿了,才叫人拣了几个甜饽饽来,拿起来咬了一口,正在嘴里嚼着,听得他那位萧史卿这半日倒像推翻了核桃车子一般,总不曾住话。

    这里用的是“推翻了核桃车子”,显然不能用“捯”来代替“推翻了”。《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是谙熟北京方言的,在小说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俚语等,胡适《儿女英雄传·序》说“旗人最会说话,前有《红楼梦》,后有《儿女英雄传》,都是绝好的记录,都是绝好的京语教科书。”因此,我们要相信“推翻了核桃车子”的说法是正确的。

    类似的说法至今还留传。于敏先生的《王秀兰和姐妹们》:“她推醒了老杨,像打翻了核桃车子,倒出一大堆话。”李準的《王结实》:“说起话来哗哗啦啦,好像倒了核桃车子。”从“打翻”“倒了”等动词来看,绝非儿童玩具明矣。众所周知,核桃是比较光滑的,所以有人会拿在手里转动,民间有歇后语曰,提着口袋倒核桃———个不留。因此我们认为,装满核桃的车子被打翻了或推倒了,所有的核桃都咕噜咕噜地滚出来。取其快、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红楼梦》的注释虽然是接近事实、但不够准确:用装卸车运核桃的撞击声音来比喻、讽刺人的说话一气连贯,不容旁人插言的态度。1974年版作了少许修改:用装运核桃的车子倒翻的声音来比喻、讽刺人的说话一气连贯、不容旁人插言。当下不少本子都采用这个注释,但不知为什么后来把这个注释删掉了。后来“儿童玩具”这一解释占了主流。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67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