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历朝历代的心腹大患,自先秦时代到民国2500多年间,黄河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黄河不泛滥,百姓就能过得好,黄河一泛滥,百姓就流离失所,所以才会有河海清宴的说法。
在大宋朝,黄河治理也是一项基本国策,除了疏浚河道、筑堤外,宋朝治理黄河还有一项特别的办法:种树。
开宝五年新年伊始,宋太祖诏令黄河、汴水、清河、御河沿河各州县,除了原来被获准种植桑树和枣树以外,长吏要负责鼓励和督促农民,多种榆树和柳树等适合当地土地生长的树木。责任落实到每个家庭,按照户籍人口数量,分为五等,第一等人家必须种植50株树木,以下每等递减十株,有自愿多种的,任由自便,孤、寡、穷、独者,不在指令之内。
诏书一经下达,大宋朝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植树造林运动。数年之后,中原几条河流的周围,已是郁郁苍苍,满目青翠。太祖下达这项指令,主要是为了巩固沿河堤坝,防止河水出槽,同时也有治理土地沙化的功效。
宋太祖赵匡胤自打当了皇帝后是兢兢业业,一刻不敢放松。因此,素以黄害著称的黄河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只有十几次溃决的记载,并且都没出现严重的灾害。在某天宋太祖身着便装,在几位近侍的陪同下,站在汴河的边上,看到农民种树的热情很高涨,心情非常高兴。不一会廷臣来报,说是山东郓城县前任县尉,特意跑到京城来,说有事情要面奏皇上。
县尉是一个非常小的官,负责的就是治安捕盗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而且每个县有数个县尉。普通的县尉是不可能见得到皇帝的,但这个县尉可不普通,因为他已经75岁了。看在他年事已高,赵匡胤也不好拒绝,因此便答应了面见的请求。
这个县尉叫许永,许永一来到太祖面前,立即跪下说:“启禀陛下,臣已75岁年龄,得见龙颜,真是没有妄生世间一回。”
“您老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吗?”
“臣叫许永,今年七十有五,臣兄今年八十有一,臣父还健在,今年已经九十九岁了。”
“啊呀,一家高寿,同堂欢喜,好哇!”
“这都是托陛下您的洪福。可是臣家境贫困,不足以赡养父亲,照顾兄长。臣请陛下给个县令当当,挣份薪水,好买米下锅。”
宋太祖一时无语,原来这个奇葩老头竟然是来求官的,这不可好办。若是开了这个先例,每个老头都来请官,国家还怎么治理。于是便故意问了他很多治理县政的问题,没想到这个老头竟然应对自如,宋太祖觉得这个老头虽然老了点,但还不至于老眼昏花,治理一县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许永的拳拳孝心,不仅亲自召见了许永高龄99岁的父亲许琼,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还封了许永做了家乡鄢陵的县令。宋朝以孝治天下,坚信忠臣必出孝子之门,所以许永这个官才来的如此容易。许永后来的官做的怎么样,没有后文,但是宋太祖的仁慈之心可见一斑。
许永这个官看起来来的很容易,其实只是因为他遇到了赵匡胤这样一个仁慈的皇帝。其实在宋朝当一个官远没有这么简单。在宋朝想当官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科举,另外一条就是门荫补官、封官。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