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毕生致力于恢复大汉盛世,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更是呕心沥血,天天将先帝遗愿挂在嘴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完成克复中原的大业,实际诸葛亮早就知道汉朝的气数已尽,他在《隆中对》中就已经提到曹操如今有百万之众,不可与之争锋,但为什么诸葛亮后来仍然投靠了刘备的帐下并且拼命北伐呢?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投靠刘备,一半是无奈之举,一半是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如果不是刘备,恐怕诸葛亮一生都将隐于山林之中,在自娱自乐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诸葛亮和刘备之间是非常有缘分的,诸葛亮需要一位将自己当成宝贝的明主,而刘备则需要一位能够辅佐自己的贤臣,你需要,我来了,这就是最大的缘分,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和器重,尤其是在诸葛亮设计火烧博望坡之后,军中大将包括关羽、张飞等人都服了气,从此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便这样奠定起来了,那么当时诸葛亮为什么不主动投靠曹操和孙权呢,实际上诸葛亮看的很明白,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太多,自己去几乎没什么发言权,很难混出来。
另外曹操此人性格也非常怪异,曹操需要的是一个奴仆加谋士的角色,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干活,整日战战兢兢,非常憋屈!而孙权处已经内有张昭,外有周瑜,都是当年跟着孙策打天下的元老级人物,权力格局已经形成,此时诸葛亮如果投靠孙吴政权,完全是一个外来户,想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思来想去,唯有刚刚创业的刘备是最佳选择,诸葛亮虽然知道汉王朝的气数已尽,但是还是想实现自己的价值,隐居山林并不是诸葛亮的最终目的,实际上他是非常想入仕的,否则也不会天天研究地理、兵法等学问了。
但是当时诸葛亮未出茅庐,他的心态也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非刘备不可,自己一定要为恢复汉朝贡献全部,此时的诸葛亮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而是在认认真真的挑老板,相信在刘备找诸葛亮之前,诸葛亮已经将曹操和孙权所处的形势全部分析了一遍,这三位老板无论是谁来请诸葛亮,诸葛亮都会复制出另外版本的《隆中对》,只不过是因为曹操和孙权太狂,而刘备有诚意,有耐心,这才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后来刘备死后,诸葛亮呕心沥血,实际上主要动力就是先帝的知遇之恩,刘备给足了诸葛亮面子,诸葛亮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了老板充分的支持,这才让诸葛亮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也才有了后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诸葛亮投靠刘备并不是因为刘备的名号比较响,而是因为实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做的无奈选择!